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信业”)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之一。“今年1到5月,上海市软信业营收总规模超6900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国14.3%的平均增速。”7月7日,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上海软信业在一季度“开门红”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对该市经济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裘薇介绍,分行业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拉动软信业增长主要动力,今年1到5月营收规模约3600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智算云服务等细分行业增速超预期。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收总规模约3300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互联网平台等细分行业增速较快。
从各区看,上海市15个区软信业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杨浦、普陀等中心城区同比增速达到25%、22.6%,郊区中,金山、松江、青浦、奉贤等四区实现高速发展,增速分别达到646.9%、45.5%、38.9%和47.4%。
其中,浦东新区软信业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浦东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310.3亿元,占全市27.2%。今年1到5月,共实现营业收入1727.07亿元。”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夏玉忠说。
目前,浦东已集聚规上软信业企业超1000家,尤其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工业软件、平台经济等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如在大模型领域,已有近30家企业通过大模型安全备案和登记,正聚焦“模力社区”打造全球领先的垂类大模型生态集聚区,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杨浦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区,历经二十余年的转型发展,以软信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已超3200亿元,位居全市第二,实现从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占全市五分之一的产业蝶变。
“今年1到5月,杨浦软信业营收总规模约1473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总量占全市比重超五分之一。”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莉敏表示,上个月,杨浦区启动了杨“数”浦AI Agent产业园暨高端数据标注基地建设,首批企业已入驻园区,同时还将推动杨浦“城市AI工厂”的新技术赋能、新模式推广和新应用落地。
重点企业持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上海市13家重点平台企业营收超2900亿元,占比全市总营收四成以上。同时,上海市规上企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811亿元,同比增长55.3%,企业利润率接近12%。此外,上海市软信业上半年共计完成98笔融资,获投融资笔数占比全国总数的16%。
仪电集团正聚焦发展人工智能引领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智算云服务商和行业垂类转化落地主力军。仪电集团副总裁刘山泉透露,“今年1到5月份,仪电集团软信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8.19亿元,其中解决方案相关板块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2.96亿元,同比增长15.17%;智算云板块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5.2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