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7月3日,2025中关村毕业季大学生成果展·科技艺术融合展的展品,“盛装”亮相2025两岸青年峰会科技艺术融合展。
2025两岸青年峰会科技艺术融合展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美术美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同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两岸青年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等平台,共45件横跨科技与艺术的创意作品呈现在两岸青年眼前,成为两岸青年“携手绘青春 奋进新时代”主题下的璀璨亮点。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希望植物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情绪”,现场,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洪鑫磊的“植物钢琴师”将绿叶化为琴键,植物电信号实时转化为即兴旋律。中央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边奕文的毕业作品“无相”建立了一个“心—象—镜”三位一体的当代表达路径,受到两岸青年喜爱。“把手放在台子上,我就获得感知我现在情绪的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性很强。”一位台湾青年体验后分享道。
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以VR重现圆明园“狮子林”的叠石奇观,并通过数字化复原《四十景图》,让消逝的皇家园林在虚拟世界中重生。北京电影学院则成为AIGC艺术的前沿阵地,应届毕业生孟星彤的获奖作品《鱼灯》用AI叙事讲述了与外婆之间的故事,而何梦泽的“纹生万象”让十三件马面裙纹饰在数字空间中翩然起舞。
“体验了一个VR的游戏叫‘迁徙’,跟以往不同,这次全身都沉浸其中,感觉自己变成一只动物,很有生命力地完成一场迁徙之旅。”一位台湾青年戴着头显设备,奋力蹬着特制的自行车时兴奋地表示。
现场,获得两岸青年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的展品——“航天文化陨石博物馆”,由两岸青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徐星和邹佳烨共同制作。本作品以“太空陨石”为灵感,建筑体块模拟陨石坠落插入山石,形成动态空间。
AI天后咖啡则让妈祖文化飘香于科技浪潮中。台湾创业者林宗龙将闽台共有的海洋信仰融入饮品,通过AI互动打造“茶饮+文创”新业态,架起产业与民俗的交流之桥。
台湾科技企业艾生骨科以3D打印与智能导航革新骨科手术;若美科技凭借全球独家的散热材料,接连斩获国际绿色科技大奖;海盛科技的AI养鱼技术则通过智能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实现鱼类养殖环境的精准监测与健康管理。
据悉,作为2025中关村毕业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亮相2025两岸青年峰会的大学生成果展作品,未来还将通过巡回展出等方式与观众见面。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