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魏依晨 付丽丽 朱玺
江西南昌进贤县文港镇因笔而生、因笔而兴、因笔而名,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毛笔制作技艺延续1600多年。7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随着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毛笔小镇”,一探究竟。
清晨六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鹏程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手持一把薄薄的毫刀,从毛料中挑起一些毛做披毫,用刀片均匀摊开压平,再熟练地将之卷盖在笔芯上。
“找我做笔的大都是全国各地的书法家,要根据他们的字体和偏好来定制,以达到最佳书写效果。”今年71岁的周鹏程出生于毛笔制作世家,8岁学习制笔,至今仍每天做笔超10小时,不断创新“毫之变”。
在文港镇,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已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毛笔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文港从事毛笔生产营销的企业400余家,作坊2200家,现代制笔企业105家,实体销售店5100家,从业人员22000余人,在外经商人员12000余人,占全国的90%,几乎遍及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
近年来,进贤县多维度做好“笔”文章,推动毛笔技艺传承创新发展。曾经的传统产业,如今也拥抱了电商。该县融入“互联网+”发展浪潮,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电子商务经营主体3000余家,日寄货平均15万单。2024年,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6.5亿元,毛笔占据全国约80%的市场份额。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