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8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时空智能赋能产业融合创新”主题活动。会上,时空智能产业融合创新中心揭牌,重庆时空底座2.0正式发布,为超大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赋能。
“时空智能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时空智能涵盖了从深空到水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学的广泛领域,其发展将深刻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利用方式。
“如果重庆时空底座1.0的用户是人,那么2.0版本的用户主要就是机器。”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薛梅介绍,时空底座是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基石。重庆时空底座1.0主要运用倾斜摄影等技术,为重庆全域“拍照”;而时空底座2.0则运用高精度激光雷达等技术,为重庆“做CT”,从而建成超大规模三维点云时空数字底座。
以重庆东站为例,重庆时空底座2.0精准复刻了逾120万平方米的大型异构建筑和10万多套设施设备,为该站主体竣工验收、设施布局优化、应急预案制定等场景赋能,也为该站如期投用及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目前,重庆时空底座2.0已经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覆盖“9+2”中心城区的超6000公里道路和11万栋建筑。
此前,重庆时空底座1.0构建了国土空间三维实景图,接入重庆市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覆盖重庆全域1031个镇街,支撑87个市级部门、38个场景应用、70万个路测摄像头、6800万条信息精准落图,全面支撑体系化可视化看图作战,赋能超大城市治理。薛梅表示,重庆时空底座2.0将助力各行各业,让人工智能的各类应用深刻理解现实世界的物理时空距离。同时,通过融通各个产业的海量数据,在基础科学层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学习素材”,助力重庆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时空智能技术已在超大城市治理、智能交通、智能制造、耕地保护、智慧农业、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千行万业深度融合。未来,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的不断孵化培育,重庆市将在时空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方面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