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本科专业设立,旨在解决AI教育师资短缺

2025-07-08 21:10:0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202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正式获批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本科专业,该专业名称与近年大热的“人工智能”专业虽然名称相近,但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新设立的“人工智能教育”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人工智能技术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破解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短缺难题,服务国家教育智能化战略需求。

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面临缺口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社会,深刻改变着包括教育在内的方方面面。”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表示,培养能够驾驭新技术的“数字公民”,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2024年末,教育部办公厅曾印发通知,要求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今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构建常态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探索科学规范育人模式。

“在政策高度关注的同时,我国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仍面临师资短缺、专业培养体系缺失等诸多现实困境。”北师大教育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我们依托教育与人工智能学科的跨学科交叉优势,率先设立‘人工智能教育’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兼具技术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破解师资瓶颈问题,支撑国家教育智能化战略。”

“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学什么?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的新专业。

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两个模块,分别对应着基础和应用两个层面。两个模块的课程相互有机结合,形成“双螺旋”课程体系。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模块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教育数据挖掘等前沿领域。教育模块融入教育理论、学习科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教育科学基础课程。

同时,该专业计划开设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实践创新类课程。通过智能教学助手开发、教育数据分析等项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此外,专业还设置了人工智能伦理与数据安全等必修课程,强化技术应用的教育责任感,培养学生‘技术为教育服务’的价值观。”上述负责人介绍。

“三位一体”培养多元人才

“人工智能教育”新专业作为教育学专业,秉承了教育学重实践的学科特点,学校、企业等单位都将成为学生的实践场所。

北师大教育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校+企业+中小学”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和入校见习与实习机会,帮助其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一线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培养体系下,学生将逐渐成长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能够胜任人工智能课程的总体设计与教学实践,推动智能技术与学校业务的双向融合,成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与智能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新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多个领域发挥专业优势,胜任相关工作。”北师大教育学部相关负责人提及。

在基础教育方向,毕业生可担任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与信息科技类课程教师,负责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智能教育工具的开发和推广,助力学校的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教育科技行业也需要相关人才从事智能教学系统等产品的研发与优化,推动相关课程的创新与应用。

此外,“人工智能教育”的毕业生也可进入科研机构或高校,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或投身教育管理工作,参与教育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等。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年”。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杨思晨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