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添福 记者 王菲
记者7月10日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获悉,该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立足当地农牧业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作物品质,推动青稞、藜麦种植业提质增效,开展全方位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助力农牧业增产及农民增收。
该工作站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海西州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在都兰县域内积极开展各类试验研究。
据悉,工作站在2家服务依托单位和海西州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试验基地开展新品系区域和生产试验,“青农白藜1号”实收产量268.93公斤/亩,“青农早藜1号”实收产量277.60公斤/亩,“青农红藜1号”实收产量214.16公斤/亩;青稞新品系630实收产量679.50公斤/亩,青稞新品系622实收产量631.80公斤/亩,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实收产量644.00公斤/亩,为当地青稞、藜麦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周边地区的油菜种植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该工作站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农牧业生产关键环节,为都兰县青稞、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技术支撑,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服务企业开展田间地头实地勘察,收集青稞播种密度把控、藜麦轮作倒茬优化、高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为精准服务提供依据,切实提升产业从业者技术水平,推动青稞、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站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全方位深化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依托现有良种繁育基地,扩大青稞、藜麦等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联合企业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从种子筛选、田间管理到产后加工,提供全链条技术指导,确保优质种源覆盖更多农户,切实提升农牧业产出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完善科技特派员驻点服务机制,推动科技服务常态化、精准化,以持续的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助力都兰县农牧业迈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