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江西泰和:乌鸡养殖村来了科研人

2025-07-10 21:49: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玺 付丽丽 滕继濮 魏依晨

武山下绿荫葱葱,竹林间清风习习。7月10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团来到吉安市泰和县汪陂村,这里是泰和乌鸡的发源地。据当地县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泰和乌鸡作为贡品被送入朝廷,乾隆皇帝如获至宝,将此鸡赐名“武山鸡”,泰和乌鸡由此闻名。

走在汪陂村,记者看到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正在鸡栏旁查看乌鸡的生长情况,不时对身边的年轻人讲解。

“我们是从浙江大学来的科研人员,主要负责乌鸡疾病防控工作。”该女士对记者介绍道。

她叫廖敏,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21年,泰和县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泰和乌鸡的健康养殖有了科技保障。廖敏研究团队参与了泰和乌鸡纯系核心群世代选育工作,对乌鸡核心育种群进行鸡白痢和禽白血病的监测和淘汰。

“我带着学生一年要来几次泰和,采集种鸡抗凝血后,将其带回学校的实验室或在泰和的实验室检测。如果检测出鸡白痢和禽白血病,我们就会对阳性鸡进行淘汰处理。”廖敏说,“选育的核心是健康,一旦种鸡出现鸡白痢或禽白血病,通过配种培育和扩繁后,整个种群都会受影响。”廖敏深知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在实验室建立起一套适合泰和乌鸡的技术方案,为乌鸡健康保驾护航。

在血清检测室,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实验是日常工作之一。廖敏和学生们将鸡血样本与抗原混合,静置几分钟后观察反应。如果出现凝集颗粒,就像豆浆里结了块,说明这只鸡可能携带病菌,必须淘汰。这种方法快速高效,能在配种前及时清除潜在风险。禽白血病也是通过血清学检测,将采集到的血浆样品接种细胞后,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通过对核心种鸡群不同世代多次采血检测,鸡白痢阳性率下降3%,白血病阳性率下降13%,雏鸡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传统的禽白血病检测方法费时繁琐,目前实验室正在探索简便快速的禽白血病方法,筛选特异的单克隆抗体用敏感材料进行标记,建立现场可视化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成功建立,可以在现场快速锁定阳性个体进行淘汰,省略了传统需要一周病毒培养再检测的过程。”廖敏说。

刘宁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硕士生,是廖敏指导的新生。本科时期在动物医院的实习经历,让他在动物疾病诊断和检测方面有了实践基础。第一次跟随导师来到泰和,这位“00后”对未来的科研已经有了打算:“如今的检测技术虽然有了极大改进,但依旧离不开实验室的检测设备,样本运输仍需要时间。未来,在廖老师的指导下,我将继续探索效率更高的检测方法,争取实现即时检测,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多便利。”

问及为何选择这个职业?“可能是因为情怀吧,我在农村长大,学习动物医学就是想为农户养殖做些实事。”廖敏这么回答。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因为责任,所以坚持。以廖敏和她的学生们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扎根一线,服务基层,用每一次实验、每一组数据,为泰和乌鸡的“纯净血脉”保驾护航,传统育种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