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训练质效 骨干点燃革新热情——走近全军备战标兵单位火箭军某旅某分队

2025-07-11 17:02: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张延合 王天林

  “敢啃硬骨头,敢冲最前沿!”近日,火箭军某旅训练场一场实战化训练正在进行,某分队官兵喊声震天。训练进入胶着状态,半数号手“阵亡”,极限减员训练骤然展开。特情接连不断,带队的三级军士长何剑虽没有十足把握,但他确信,“分队所有人一定会拼尽全力”。

  组建短短几年,该分队练兵备战已获诸多成果:创新规范操作规程教范20余本,20余项训法战法被上级推广,成功发射导弹10余发。前不久,这个分队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单位。

  尾焰映初心

  在分队荣誉室,有一面巨幅导弹尾焰照片墙,一团团醒目的火焰正是分队的精神图腾。一级上士颜小飞介绍,分队组建以来,他们实弹发射首发成功、发发成功。每次导弹点火的尾焰里,都饱含着分队官兵的忠诚和担当。

  数年前,分队组建,不久后移防至山区里的一处破旧营区。那时,营区环境整治还未结束,颜小飞就带领官兵开始了训练。

  分队首批数十名官兵是从多支部队选调而来的,颜小飞便是其中一员。何剑说,分队刚组建时,缺装备、少教材、无经验。怎么办?他们的回答是,苦干不苦熬,无路闯出路,着力提升打仗备战能力。

  作为高科技部队,他们深知科技练兵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组建骨干自训班,尖兵小讲堂,推出人才“四定”培养法。

  新型导弹虽然操作简单,但原理十分复杂,随装资料数十本,仅号手必须掌握的原理图就有一百多张。那时,为学精学深,官兵们拼尽全力,加班加点学习。

  分队领导介绍说,近年来,分队将口令、操作和对应的原理图关联起来,将模拟训练与理论学习并行组织。这被他们称为“一令一图”训练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助力下,该分队实现了一岗号手“随机抽、一口清、问不倒”。这一训练新路不仅被上级推广,还使分队三分之一官兵通过了旅教练员资格认证。

  极致求蜕变

  “咱铆足劲儿,争取今天在训练中实现突破,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有!有!”前不久,一场分队极限减员战斗发射演练开始,何剑大声鼓劲儿,官兵热烈回应。

  发射架下,指挥员和号手们多数身兼数职,大家密切配合,指挥口令紧凑、操作动作娴熟。随着一声声“点火”,任务圆满完成。

  近年来,分队创新开展最低战位条件战斗发射演练,减员后号手对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已十分熟悉。看着眼前紧张有序的情景,何剑不禁想起了此前分队的一次红蓝对抗考核。

  那次考核中,发射架遭“化学袭击”,何剑带领号手全身防护占领阵地。模拟发射进入倒计时,一名号手因细节把控不到位,使便携式发射控制面板淋了雨,计时器上一片模糊。号手戴着防毒面具,视野本就受限,这下更影响操作。

  “结果点火时间比节点误差要求慢了1秒!”何剑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1秒误差在分队产生极大震动。后来,分队根据这次失利,结合国际冲突实战案例,展开“今夜就要上战场”反思会,培养官兵追求极致的思维。

  近年来,分队以连连对抗、架架评比、组组排名为牵引,月月开展创破纪录活动,常态进行赛道式组训,每天组织实案演练。他们要求号手在个人装具穿戴、战备物资装载方面形成肌肉记忆;战备工具取放、常规电缆插拔尽量实现盲操。

  “概括起来就是‘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一级上士黄松说。

  “创客”在行动

  分队组建以来,面对不断更迭的新任务新挑战,每一名官兵都深感重任在肩,能力提升需求日益迫切。

  “专业骨干长期奋斗在战斗力建设一线,经验阅历丰富、综合素质过硬,对军事训练、装备使用、维修保障等领域工作感触最深,对武器装备使用、战法训法创新最有发言权。”分队领导表示,他们充分发挥骨干的能动作用,挖掘其革新创新潜能,成功闯出一条训法创新之路。

  中士云典是该分队的一级导弹操作号手、旅砺剑尖兵。他在一次演练中发现,搭设伪装是件费时耗力的任务,常常耽误官兵处理其他特情。于是,云典萌生出自制辅助工具缩短伪装搭设时间的想法,并得到了分队的场地、经费支持。然而,云典的多次设计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他的压力与日俱增。

  分队领导看出了云典的担忧,专门组织“三小活动”交流会,引导官兵不畏失败、勇于创新。同时,分队又派了两名技术大拿参与其中,最终一支简易伪装撑杆制作完成。利用这种撑杆能够大幅缩短伪装用时,其简易、便携的特性受到了官兵肯定。不久后,该成果便在全旅推广。

  去年,该分队受人员岗位调整、老兵复退等因素影响,出现少数关键岗位人才断层、号手青黄不接等问题。

  “人才断层,主要是因为新号手培养周期太长。如何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分队主官不断思考。随后,在几名骨干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论证下,实装操作“五法六步”、17个实装操作规范、通信组网三步训练法、核生化防护集约训练法等一份份新训法战法相继出炉。

  “这些新训法可以将新号手培养周期缩短一半以上。”何剑说,现如今,支持创新、敢于创新、矢志创新的春风已悄悄吹绿了整座军营,基层官兵的革新创新热情正持续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换挡提速。

责任编辑:苏菁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