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江西潭头村:唱响唱好以硒富民“主打歌”

2025-07-11 18:18: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朱玺 滕继濮 魏依晨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7月11日,记者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一面红旗造型雕塑上的这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潭头人辛勤奋斗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地村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力量源泉。

潭头村是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赣南小村落,也是有名的红军村。1934年,8.6万余名红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战马嘶吼,在于都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亭台轩榭别具一格,极具江南韵味;远处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走进潭头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秀丽宜居的现代乡村图景,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典型的贫困村。

“以前我们这里是典型的‘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生活条件特别差。”与新中国同龄的潭头村村民孙观发老人告诉记者。

如今,当地依托富硒土壤优势,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富硒全产业链一一开发富硒大米、富硒果蔬、生态养殖特色农业,开发出12款“梓山富硒初心礼”产品,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村内富硒蔬菜基地、新风礼堂、红色研学基地串联成线,构成“硒产业+红文旅+绿生态”的发展矩阵,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0万元,较2017年脱贫时增长了44倍。

对此,孙观发老人深有体会,现在村里环境很好,集中改水改电,改厕修路,宽带广电网络也实现了全覆盖,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稳定电、走上了平坦路,像小花园一样住得很舒服。

“村民的收入也是越来越高了,村里有了万亩富硒蔬菜基地,家里的土地流转有收入,家门口务工有收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孙观发说,就他家来讲,2018年年收入73000多元,2019年他在二楼办了民宿,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可以挣5000多块钱。加上开办超市的收入,现在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收入实现了翻番。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摄)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