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优质超级稻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投用

2025-07-12 10:15:1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7月10日,“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在湖南实施的“优质超级稻技术创新中心暨种子生产线扩能改造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竣工验收,将正式投入使用。

“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着力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畜禽种业、水产种业能力,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助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其中,《优质超级稻技术创新中心暨种子生产线扩能改造项目》落地湖南。据悉,这也是湖南省获得的该规划中唯一一个水稻领域投建项目。

项目由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袁创公司)承担,从筹备立项到建设竣工历经近五年时间,主要建设集科研创新、良种繁育、加工储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创新基地,包括生物育种创新平台、田间育种试验基地、种子加工生产线、仓储能力提质扩建等。通过项目建设,为企业新建基因组实验室、植物育种工厂、智能温棚、抗虫抗逆表型鉴定筛选等科研创新平台,新建成15吨/时的种子加工生产线两条,增建了低温冷库。

田间育种试验基地新建了冷灌系统、人工雾圃、智能温棚以及防虫网棚等先进设施,试运行至今,已完成高温鉴定材料744份,稻曲病、黑粉病鉴定325份,助力育种创新能力提升了15%以上,育成品种效能提高了5%以上。

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建设了基因分型室、病鉴室、组培室、智能育种工厂、米质分析室等科研设施。智能育种工厂可突破气候条件的制约,模拟包括极端天气在内的各种自然气候,有效加速了品种选育进程。袁创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邓启云表示,平台试运行以来,公司已自主构建了20份新材料的DNA指纹图谱、鉴定了1187份材料的DNA纯度、筛选了1548份材料的米质样品、检测了20000余份育种材料的功能基因。同时,利用新平台,公司选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米质高温钝感和低镉水稻新种质,育成的部分品种已进入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

这一工程的实施,也为企业生产降低了成本。比如,种子加工生产线应用了新型“K”型提升机,较传统型提升机大幅降低了种子的损耗。低温冷库的建成有效缓解了企业仓储压力,节约了租赁仓储费用。

该项目负责人周萍介绍,自项目进入试运行以来,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均很亮眼。仅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的试运行期间,两条新增的种子加工生产线共包装了种子540.4万袋,实现直接经济收入9384.85万元。科研创新平台累计完成多项关键技术指标检测检验,助力推选出29个新品种参加2025年国家区域试验,田间育种试验基地则完成了上千份材料的抗病虫害鉴定工作,提高了品种综合抗性,极大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