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作为2025年中国航海日重要专题活动之一,“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对接座谈会(儋州市专场)”7月1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吸引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代表、航运企业高管及业内专家学者逾200人参会。
座谈会特设海事仲裁专题环节。香港礼德齐伯礼律师行律师李连君围绕“海南自贸港海事临时仲裁制度推广”主题,深入解析国际海事临时仲裁的起源、核心内容、运作特点及实践现状,剖析了海南自贸港对此类制度的需求与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专业仲裁员培养、提升市场主体认知与接受度、强化仲裁机构建设、深化琼港海事仲裁合作等多项务实建议。
作为重要推介方,海南海事部门积极宣介海南自贸港海事仲裁制度的独特优势,力促航运企业将海事仲裁作为首选解纷方式、首选海南作为仲裁地,为自贸港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从论坛获悉,海南自贸港发展海事仲裁业具备显著优势:目前登记在“中国洋浦港”船籍下的船舶已达64艘,总运力高达635万载重吨,船舶数量与运力规模稳居全国自贸区(港)首位,为海事仲裁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依托。海南海事部门深度参与自贸港法治建设,配合起草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并致力于构建跨部门航运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此外,该局支持设立了洋浦跨境商事调解中心,联合海南省司法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发布共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倡议书,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会专家和司法、海事等部门领导表示,将持续深化合作,重点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加强专业仲裁员队伍建设与培养,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全力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建设目标,致力于为全球航运业提供高效、专业、可信赖的纠纷解决“海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