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大会在深圳举办

2025-07-12 22:22: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7月12日,“临床试验系列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大会”在深圳光明区举办。

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高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独特优势,探索新模式,不光服务本地百姓,还能为世界提供高效协作的‘中国智慧’。”

如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加强协作、优化流程,让真正有效的诊疗新方法,能在大湾区“跑”得更快?

深圳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涂欢说:“在光明科学城战略布局下,我们协同优质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创新闭环,最终让患者成为最大受益者。”

深圳医学科学院粤港澳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教授李镒冲介绍,他们在深港“一中心一所”的架构下,正推动跨境伦理互认与数据流通机制,打造大湾区临床试验新生态。

“优秀的研究选题往往源自临床医生的实践洞察,因为他们最了解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美国医学会杂志》主编科斯滕·比宾斯·多明戈说,高效的科研团队除能够实现知识互补与质量把控外,研究者还需要准确把握期刊的学术定位,并掌握科学叙事的写作技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袁金秋研究员亦表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医学数据合作共享,可以快速提高中国临床研究在全球的影响力。”

当日,与会者分别交流在肿瘤治疗领域精准治疗与微创手术新进展的心得、优化心脑血管急症如脑卒中抢救流程、探索扩大低剂量CT肺癌筛查等早筛早防策略、研究限时饮食干预脂肪肝等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等。

中山七院副院长张常华教授表示:“所有努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患者看病更及时、治疗更精准、预后更理想。”

据悉,中山七院作为扎根深圳的研究型教学医院,正系统构建科研支撑体系,汇聚包括两大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以及七大面向重大疾病的研究中心等顶尖平台。

同时,凝聚80余位海内外科研精英,承担百余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将新技术新药高效应用于临床,让患者切实受益,医院2024年曾获评“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

此外,由何裕隆、张常华、陈恒星团队主导的肿瘤化疗耐药机制研究在Nature发表论文,并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近年来,该院医教研全面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临床科研融合与成果转化。

“研究必须源于临床难题,成果最终要造福患者。”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表示,“我们打造的平台,核心使命就是加速实验室发现向病床旁新疗法新技术的转化,这是责任所在。”

大会由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主办,中山七院、深圳医学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联合承办。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