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7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承办的“数字阅读助力知识普惠”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稳步扩大,优质数字内容正成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来源。各种数据显示,数字出版领域的科技创新,正在引领全民阅读和知识普惠时代的到来。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规模为6.7亿人,较2023年5.7亿增长了约1亿,增长率为17.52%。我国数字阅读作品总量约为6307.26万部,同比增长6.28%。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黄楚新表示,传统与数字出版呈现此消彼长态势,2024年实体图书零售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2.69%,非教辅类图书降幅达4.83%;而数字出版则从2011年开始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93%,数字出版在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9%跃升到2023年的47%,成为文化消费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数字阅读平台之一,番茄小说的数字出版用户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其2024年的电子出版物日活用户数同比增长70%;至2024年底,每日有超1000万用户在平台阅读电子出版物。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以番茄小说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平台上,三线及以下城市正成为数字阅读消费重要增长点。番茄小说平台活跃的出版物用户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过去几年,小城市用户数量占比在逐年上升。
黄楚新表示,番茄小说的免费阅读模式,让偏远地区对于优质数字出版读物的可及性大大提升,虽然偏远地区的读者并不身处一二线城市,但通过网络,他们的阅读空间和阅读行为发生极大变化。
“免费模式积极推动了全民阅读,构建了低成本阅读基础设施。”黄楚新说,“它通过广告收入涵盖内容成本,用户无需直接付费即可获取海量作品。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对价格敏感度高,免费模式精准匹配其需求,推动阅读资源下沉。”
“我感受最深的是几年前,疫情期间,我们学校搞了一个贫困县调研。我和院里的老师学生一起到了怒江大峡谷独龙族的居住区。发现那里的村民是通过手机在网络下载书,而很少去借实体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说。
据统计,2024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总营收规模达到661.41亿元,同比增长16.65%。广告及其他类型营收模式在2024年第一次超过了订阅营收模式。
数字阅读也早已走出“网文”“爽文”的初级阶段。数字阅读的品类更加丰富、深入。番茄小说平台数据显示,阅读时长前五的类别分别是:精品小说、文学经典、个人成长、励志提升和中国历史。
“平台通过聚合优质非虚构内容,比如人物传记、历史著作、科学普及等,满足用户对系统化知识的学习需求。比如,有一本《法治的细节》,是有关法治进步的书,在番茄小说上吸引了超过20万用户阅读。这种非常严肃的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广泛传播。”黄楚新说。
茅盾文学奖作品有44部上架番茄小说,占到总数的83%;其中阅读量最高的是《繁花》《平凡的世界》《张居正》。
《2024—2025年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报告》提到,数字出版正在助力深度阅读。“过去我们认为数字阅读一定是浅阅读,这是误解,智能手机刚出现的时候屏幕比较小,当时长时间阅读比较费劲,但是现在技术不断进步,屏幕越来越大,深度阅读在技术上没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说,“而且过去数字阅读很大程度上是通勤时间阅读,阅读环境造成了浅阅读;实际上数字技术是适合深度阅读的。”
数字阅读还提供了全新体验。“通过段落评论功能,番茄小说构建活跃的互动社区,形成边读边聊的社区氛围。一边看数字出版物,一边可以跟兴趣相投的人进行阅读分享,这体现了高互动性、高频参与性。”黄楚新说。
黄楚新也指出,内容消费形式多元化趋势使得番茄小说不仅是提供传统的看书服务,而是集看书、听书、买书、看剧于一体的消费形态。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认为,数字阅读平台从以量取胜发展到了以质取胜。虽然作品增速放缓,但是行业整体转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