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
王令浚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从总量看,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从质量看,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
“最近大家可能都在关注‘机超’,也就是机器人足球赛,从跳舞到马拉松再到踢足球,机器人越来越多才多艺,充分体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王令浚介绍,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烹调、清洁、送餐、娱乐等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尽管外部压力和挑战持续增加,但我国出口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指出,上半年我国出口平稳增长,底气是完备的产业体系,动力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出口动能向优向新。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比如,对供电紧张地区,针对性研发了太阳能充电手机;对沙漠地貌较多的地区,推出了防沙尘、耐高温的发动机,得到了海外客户的点赞和好评。”吕大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