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7月中旬,在井冈山梯田式果园里,藏着当地人盛夏里的甜蜜密码:柰李如绿色海浪铺展,数万株果树在云雾中舒展枝条。井冈山市,作为科技部定点帮扶县之一,正依托科技赋能,将柰李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振兴的生动样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井冈山,经过几十年的嫁接选育,柰李已然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柰李也面临着产业之恙:品种单一,空腔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观感和口感,更阻碍品牌做强做大,产业难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为破解柰李产业发展困境,科技部帮扶团积极作为,搭建“校地合作引种、项目技术推广、科技服务育才”的帮扶体系,一场以科技赋能柰李产业的变革悄然开启。
科技部帮扶团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模式,通过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引进柰李新品种,优化了井冈山柰李的品种结构,打破了单一化瓶颈,为产业注入了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此次引入的新品种,品质上乘、优势显著。它不仅早熟、优质、丰产,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风味、品质、成熟期等方面表现突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叶新福说。
为了支撑产业发展,科技部帮扶团还依托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精准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例如,通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重点支持了“绿色柰李高效栽培与早产高产技术集成示范”等项目,目前已投入带动资金600余万元。这些项目聚焦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为标准化种植和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科技部帮扶团深知人才培育对筑牢产业振兴根基的重要意义,着力构建“专家精准指导+本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有效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一方面,组织井冈山果业科技特派团深入柰李种植基地,强化精准指导与技术辐射,开展“田间课堂”式帮扶。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实施面对面交流与手把手精准带教,将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绿色防控等先进理念与技术,直接“播种”于田间地头,促进果农即时学习与即时应用,提升技术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厚植本土人才根基,聚焦种植、管护、采后处理等关键环节,精心设计并组织系列专题技术培训,培育本土专业技术骨干50余名,实现果农轮训全覆盖,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稳定的“人才活水”。果农们从“传统农民”蜕变为“科技新农人”,成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
新品种的引进和技术的精准扶持,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柰李种植企业、合作社果园实现品种更新,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将柰李空心率成功控制在5%以内,果实饱满度、商品性和口感得到极大提升。科研团队还指导企业制定高效培育技术规程,使先进技术标准化、可推广,辐射面积超5000亩,有效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提质升级,为柰李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如今,井冈山市柰李种植面积7000余亩,这颗承载着老区人民希望的“绿宝石”,在科技的精心浇灌下,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井冈山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陈贻财表示:“我们以新品种引进为契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持续优化科技服务体系,聚力促进农民增收,以科技引领为井冈山柰李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在科技部定点帮扶下,柰李产业茁壮成长,老区人民收获满满,井冈山柰李产业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绚丽画卷。
(井冈山市科技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