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界“奥林匹克”首次在中国召开  化学工程范式变革呼唤创新与合作

2025-07-14 18:55:2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中国目前是全球化工和医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约占50%的全球市场份额,在过程工程、化学工程和医药工程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充满创新活力。”在德国德西玛协会、理事会成员比约恩·马特斯博士(Dr. Björn Mathes)看来,这使得此次会议与以往有所不同。

被比约恩·马特斯称为“与以往有所不同”的会议,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全球化工领域盛会——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7月14日,这一化工界的“奥林匹克”大会在北京开幕。

“会议首次来到中国,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化学工程行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大会秘书长、亚太化工联盟轮值主席,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自豪地表示。

“我非常荣幸能来参加这个全球知名的会议,深入了解化工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比约恩·马特斯说。

和比约恩·马特斯一样,对中国化工行业创新实践和全球化工转型发展充满期待的,还有来自亚、非洲、大洋洲等全球6大洲66个国家的近5000位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企业精英。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迎接全球挑战的化学工程范式变革”。方向晨解释道,20世纪以来,伴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创新突破,化学工程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能源革命和绿色革命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需求,也给化工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化工行业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方向晨说,该行业正在进入新的“蝶变”期,需要迎接和创造新的范式变革,这正是此次大会主题的要义所在,希望全球化工领域科学家、企业家等,共同探讨化工未来发展方向。

独行者疾,众行者远。不管未来往哪里走,都离不开全球大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致辞中强调,化学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石,唯有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开放的国际合作为重要路径,促进知识共享、协同攻关,才能加速催生化工领域的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化工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大会主席、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同样表示,要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凝聚全球合力。他同时呼吁,全球化工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要坚持创新驱动,着力突破技术瓶颈,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引领转型方向。

比约恩·马特斯等也在期待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中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德国化工行业不断加大对华投资。”他说,比如德国巴斯夫公司每年对中国都有几十亿美元的投资。

“越来越多的新项目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可持续化工生产、新的氢能技术等领域。相信两国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合作机会。”约恩·马特斯说。

同时,在方向晨看来,此次会议同样是推动中国化工行业拥抱前沿技术、实现范式变革的重要契机。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跻身世界化工大国行列,产值世界第一,占世界化工总产值超过40%。“我们在基础化工材料、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方向晨说,但是在高纯化学品制造和检测等领域还有薄弱环节,要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恰恰需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加持。

“我们期待通过会议加深对前沿技术的了解,加强我国化工领域产学研的深度协同,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晨说。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