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7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为区域能源供给提供重要电力保障。该机组瞄准新一代煤电关键指标,创新集成行业先进技术,实现了百万千瓦机组“六个首次”,涵盖了控制系统国产化、超低负荷运行、燃料快速切换、智能启停、废热回收及健康评估等关键领域,为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示范。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大幅提升,火电的托底保障和调峰调频作用更加凸显。“凭借稳定的出力特性、灵活的调节能力,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能够为电力保供和清洁能源消纳,注入强劲动能,提供关键支撑。”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董事长左克祥说。
“本次投产的3号机组,在国内首次应用全国产核电分布式控制系统(iDCS)。该系统可支持不少于35种智能计算、65种数据分析方法和20种主流机器学习算法,能全方位提升火电机组的安全可靠性、经济运行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副总经理高行龙说,该机组首次使用百万机组高效供热柔性回热技术,解决了电厂在超低负荷运行时蒸汽温度不足的重大难题,将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都提升了50℃以上,仅这一项改进,就能使每度电煤耗降低超过6克,电厂用电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
该机组也首次集成了“多路分仓+储能粉仓”技术,将更换煤种的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分钟,把制粉供粉的时间从几分钟缩短到几秒钟。这有效解决了燃料供应跟不上电网负荷变化速度的难题,显著提升了机组响应电网指令的能力,同时大大增加了燃用不同煤种的灵活性。“这使得我们机组升降负荷的速度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高行龙说。
除了上述突破性技术,该机组还首次实现百万机组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智能自动启停、首次运用热泵技术回收利用冷却系统废热、首次应用实时监测评估机组整体健康状态的技术。
同时,该机组还集成了二次再热技术、宽负荷节能技术、智能发电等28项创新技术。值得关注的是,机组还配套建设了处理城市污泥的设施,通过“先烘干、再混进煤里烧”的一体化方法,实现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助力电厂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左克祥表示,二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年发电量将达到160亿千瓦时,约占常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凭借出色的技术,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5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提高电力保供调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