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科技创新支撑党参育苗标准化发展

2025-07-15 12:24:3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王爱娟

盛夏时节,走进甘肃岷县维新镇卓坪村的党参集约化育苗技术示范基地,川台错落、缓坡相连的田里郁郁葱葱,党参种苗长势喜人。技术人员正在忙着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基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以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为双轮驱动。”岷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马将平介绍,当地正多措并举为党参规范化育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保障。

今年以来,岷县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引领作用,支持技术推广单位、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主体,聚焦优质种源筛选等关键环节开展创新攻关;同时,积极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转化应用,为该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在卓坪村党参育苗基地,科技人才的深度介入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三区”科技人才团队聚焦党参育苗关键技术瓶颈,牵头制定整体技术方案,重点攻关难题,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撑,确保产业发展与科研成果紧密衔接。

“今年我们在示范基地重点开展试验,同步推广精量播种技术,目标是显著提升党参育苗效益,推动产业规范化升级。”“三区”科技人才、定西市农科院研究员尚虎山强调,“科研成果只有真正‘落地生根’,才能释放最大价值。”

县级中药材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科研团队的技术成果翻译成群众易懂易学的实操指南。不仅如此,该团开展常态化培训,全程参与田间指导,把规范化种植要求落到实处。

“推动产业发展,还得靠咱本地懂技术、会经营的‘自己人’!”基地的种植户们深有体会。

乡镇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和特聘科技特派员是科技部门从基层遴选出的农村骨干。他们熟悉当地环境,能及时解决种植中的细节问题,更擅长走村入户,用“家常话”讲解新技术新方法,让复杂技术变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有效打通了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统一选用“渭党1-4号”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微生物肥料、低毒高效农药等新型农资……围绕“四新”成果应用,基地依托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由定西市农科院“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团主导技术研发,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试验示范。

“微生物肥料能改良土壤结构,长期使用还能提高种苗品质。”面对种植户对成本的担忧,“三区”科技人才尚虎山耐心解释道“项目有补贴,后期优质优价,收益更有保障。”

“以前拌种总担心药害,现在用这种低毒高效农药拌种试验,低毒的,既安全又能防病虫害,省心多了。”参与试验的农户们纷纷表示。

针对不同覆盖措施对党参育苗的影响,技术团队对比了地膜、秸秆、遮阳网等覆盖方式。现场,科技特派员在现场分析不同措施的优劣,帮助选择最适合的覆盖方式。同时,微粒种子精量播种机等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使播种效率提升数倍。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马将平表示,“重点是加大科技项目对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适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加强劲、可持续的科技动能。”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