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打造人才高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07-18 10:55: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从深圳到天津,2023年首届‘智汇滨海’人才节的创客人才赛,是我们与天津滨海新区结缘的开始。”时隔两年,尼卡光学(天津)有限公司总裁杜有成对当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在滨海新区和滨海高新区的支持下,仅用4个月,尼卡光学便完成公司整体迁移。“高新区与海河基金在短短两小时内为公司厘清政策、资金、场地等需求,这种务实作风坚定了我们扎根天津的决心。”杜有成说。

像尼卡光学这样受益于滨海新区人才政策的企业并非个例。7月17日,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滨海新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服务生态,目前已集聚领军人才1604人,海外人才超1.9万名,人才总量突破93.1万,为加快“滨城”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以赛聚才构建全链条引才网络

据介绍,近年来,滨海新区持续升级“智汇滨海”人才节品牌,打造“领军赛+创客赛+境外赛+揭榜赛”全链条引才模式,赛事网络覆盖30余个国家、近百座城市。2025年“智汇滨海”人才节创新推出AI等未来产业赛道,首次在北京、杭州、西安等人才高地举办创客人才地区赛,“送赛上门”跨省招引项目,并将线下赛拓展至新加坡、德国,深化国际人才合作。滨海新区还通过发布引才引智“双榜单”,实施优秀项目举荐“直通车”机制,以“揭榜挂帅”赋能新质生产力。

依托滨海新区在精密加工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尼卡光学成功实现30°视场角光学模组的量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已申请50余项专利,覆盖光学设计等关键领域。2024年,杜有成再次在第二届“智汇滨海”人才节领军人才赛中获奖。

“新区的人才政策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杜有成表示,公司将继续扎根滨海新区,推动中国光学技术在AR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通过“赛事引才—落地孵化—政策配套”闭环机制,为凯莱英等龙头企业引进229名领军人才,带动487个项目落地,形成近90亿元注册资本的市场主体集群。

多方位服务吸引国际化人才

天津滨海新区更将吸引和服务人才的目光投向了国际。天津自贸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国际化人才服务领域成效显著。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全国首个服务该基地的出入境事务中心,已建成6个留创园和30多个海外工作站。

在人才出入境政策上,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创新举措:放宽外国高管及其配偶停居留期限,允许配偶家属享有同等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2025年,滨海新区为外籍人员办理签证证件1300余证次。

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将降低境外专业人才准入门槛,拓展职业资格认可目录,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取消境外个人参加注册城乡规划师、房地产估价师、拍卖师、兽医、注册监理工程师等6类职业资格考试限制。推动人才领域开放创新与滨海新区人才引育、评价机制结合,赋能智能科技、生物医药、软件测试、文化创意等人才密集型产业发展,满足海外人才多元化需求。

同时,自贸试验区将争取外籍人才签证、居留便利政策先行先试,吸引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入驻,打造更优国际人才宜居环境,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激发创新动能营造一流人才生态

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试点“企业自主评才”,向4000余家创新主体下放人才认定权,支持飞腾、麒麟等企业摒弃“唯论文、唯帽子”,以市场贡献认定骨干人才。依托20个产业(人才)联盟,新区推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专利成果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转化,形成“创新在高校、转化在新区”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还全面升级“滨城人才服务证”,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天津自贸分行,为人才提供康养文旅、购车购房等千余项服务,目前已发放白金卡 700余张、金卡 5300张、银卡超 15万张。同时,推动服务证与《天津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衔接,将27项国际资质纳入金卡服务范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宋哲表示,新区将拓宽领域融入国家战略,复制北京中关村政策,建设火炬科技成果产业化(京津冀)区域中心,打造“技术研发在京、应用转化在滨”模式;深化“通滨雄”“兴滨雄”及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人才合作,构建协同生态。此外,新区还将编制“十五五”人才规划,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改革,优化“鲲鹏计划升级版”,完善人才政策,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