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7月19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的“数智驱动慢性病防治技术推广与区域协同项目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在京举办。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陈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金辉等参加会议。
会议结合北京市慢病防控实际,揭示了项目实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慢性病占总疾病负担的89.5%,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大慢病占比达54.7%。数智赋能防控可驱动政府决策科学化与实时化,优选慢病防控技术与策略。数智化手段将驱动各项技术在“防、筛、管、救、治、康”全链条的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金辉表示,重大专项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要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紧密围绕既定目标,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严守项目实施底线,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陈竺指出,当前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应开展主要健康指标测算与评估,推动有利于慢病防控的政策出台,打造慢性病全程化智能管理模式、科技赋能等应对策略,鼓励人工智能在慢病防控中的应用,推动数字疗法等数智化技术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慢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项目启动环节,北京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宋卫萍表示,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对项目给予全力保障,探索科学可行、可复制推广的慢病防控技术路径。项目负责人、北京市疾控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表示,项目核心目标是创新慢病防治体系与机制,建立数智赋能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治新模式。
为保障项目科学性与落地性,项目组建了由25名专家构成的指导委员会,涵盖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四大慢病诊疗、信息化、大数据等多领域专家。
学术交流环节,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讲席教授梁万年表示,以健康为中心而非疾病为中心,构建急慢分诊、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服务体系,促进公立机构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展的理念为项目中“数智化全链条管理”提供了体系化参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健伟在总结中强调,本次项目启动与学术交流,不仅探讨了数智驱动慢性病防治的技术推广与区域协同模式,更凝聚了从国家战略到地方实践的共识。各方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强协同合作、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促进我国慢性病防控逐步迈向“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
(会议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