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岳靓 王郁 杨仑 吴叶凡
7月21日,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唐晓剑在“活力中国调研行”青海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表示,青海正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体系,相关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已有18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西北第一;黄南州、循化县、称多县、班玛县还成功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县,为区域内村落保护提供了“以点带面”的实践样本。
为筑牢保护根基,青海省已印发《青海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四梁八柱”,为各项工作提供刚性遵循。在此基础上,全省统一设置传统村落保护标识,建立完善传统村落档案,并通过派驻专家驻村指导的方式,让保护工作更精准、更贴合村落实际。
资金与项目的加持,让保护成果加速落地。通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等模式,全省已有94个村落获得2.82亿元国家补助资金,黄南州、循化县、称多县、班玛县4个示范州、县共获得国家补助资金3.375亿元,同时自筹资金1亿余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传统风貌修复、古民居修缮等工作,在留住村落“老味道”的同时,推动传统村落实现“旧貌”换“新颜”。
(科技日报记者 岳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