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医生”伏天“问诊”

2025-07-21 16:23:2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杨莹青

7月21日清晨6时,吉泰盆地暑气开始蒸腾,预报高温直逼35℃。国铁南昌局赣州工务段的线路工们整齐列队,赶早来到京九线吉安南站场。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我们要完成吉安南站内关键道岔和吉衡线的全面‘体检’。轨道上温度更高,水壶装满,注意补水!”吉安线路检查工区党员工长张安的声音带着坚定穿透热浪。

张安带领的这支队伍,便是守护这里的“钢轨医生”。暑运正酣,列车开行密度加大,预留给线路设备检查维护的不安排列车运行的40分钟“天窗时间”弥足珍贵。

为严防高温引发的“胀轨跑道”风险,入夏以来,他们采取动静态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密对线路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巡检频次,保障暑运列车安全畅通。

6点40分,调度命令准时下达,“天窗点”开启。张安和工友们没有片刻迟疑,迅速分散到指定道岔旁。阳光渐烈,为防止晒伤和烫伤,他们全身武装,长衣长裤包裹得严严实实,踏着滚滚热浪开始作业。

上午9时,烈日当空,气温接近33℃。张安带领组员将轨检仪架上钢轨,一股更猛烈的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仿佛都在热流中扭曲。“别看这铁疙瘩重,推稳了,它就是咱的‘火眼金睛’。”张安手握推杆,一边不停向前迈步,一边目光紧盯仪器屏幕,上面实时跳动的数据曲线,是线路健康的“心电图”。

唰唰唰……轨检仪轮摩擦着灼热的钢轨,热浪从脚底板蒸腾上来,每一步前行,都如同在蒸笼里跋涉,感觉鞋底快要烫化了。汗水顺着脸庞不断滴落,张安和工友们早已习惯这样的“洗礼”,他们只匆匆用袖口一抹;工服湿透、晒干、再湿透,凝结出大片醒目的白色盐霜。

张安在前方稳步推行,肖理炯和曾旭则不时俯身,将脸颊贴近滚烫的钢轨,用肉眼仔细观察轨面平顺度,随即又迅速起身追赶队伍。隐患,藏匿于每一毫米的偏差之中;时间,在高温下显得格外紧迫。11时整,检查终于抵达终点。此时,轨温实测已飙升至49.8℃。

“每一处病害信息都要精准入库,今晚维修工区就得靠这个‘药方’来‘治病’。”张安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大家认真分析数据,10分钟后生成了一份“量身定制”的高温设备“诊断报告”。

(李舜 摄)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