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阿尔茨海默病防控要把握“黄金窗口期”

2025-07-21 21:17:0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近日,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热点事件频发。这一导致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疾病备受公众关注,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俗称为“老年痴呆”的疾病是可以早诊早治的。

去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晓春表示,事实上,AD的病理改变比临床症状出现提前十余年,这也为临床干预提供了宝贵时间。然而,我国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常在出现记忆和思维问题很久后才被发现。

要想更好地防控AD,需要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实现早期干预。如果将患者维持在轻度认知障碍(MCI)和AD轻度痴呆阶段,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基本可以自我照护,这将极大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那么,如何才能对AD实现早诊?

“我们在多个社区试点筛查过程中发现,我国AD早诊率和轻度认知障碍(MCI)就诊率仍然较低。”陈晓春说,很多人看到老人记忆力减退或性格变化,往往其归因于年龄大了,等到患者就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

数据显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就诊率为28.6%,轻度认知障碍就诊率仅为2.8%,95%的患者一经确诊即为中晚期。

“行动计划明确初级筛查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量表进行快速认知评估,结合数字化工具提高筛查效率,眼动分析、语音分析等诊断模型进行早筛。”陈晓春说,对可疑病例可进一步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

陈晓春表示,早期干预AD的核心是减缓患者进入痴呆状态的进程,相当于尽量拉长时间,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维持生活自理的状态,有效延缓疾病进程,获得更长时间的独立能力与生活尊严。目前已获批的疗法均为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单抗药物,可一定程度降低AD患者进展到中度痴呆的风险。

如今,AD的治疗正在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干预,未来的AD治疗也会走向多靶点联合治疗。基因、疫苗、干细胞等创新疗法也会进一步推动AD治疗朝着“综合干预”的方向发展。对此,陈晓春建议,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很多家庭可能遭遇AD,应当把AD防控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予重视,将AD纳入疾病诊疗“特殊病种”,提高患者早期阶段就诊率,促进创新药物能够加速可及、合理使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整个社会的疾病负担。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