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 曦
炎炎夏日,防晒口罩成了不少人的出行“标配”。然而,社交平台上“防晒口罩越戴脸越黑”的话题却引发了公众担忧。有博主称,防晒口罩会使面部局部温度升至42摄氏度,导致黑色素细胞被激活、皮肤被“热黑”。这一说法让消费者陷入两难:不戴怕被晒黑,戴了又怕被“热黑”。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日前,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夏兆鹏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奚丹。
用两种方式“拦住”紫外线
“质量合格的防晒口罩通过两种方式‘拦住’紫外线:一方面,通过提高面料的织造密度或增加厚度,减少紫外线从面料缝隙中穿过的机会;另一方面,部分纤维可以吸收或反射紫外线。”夏兆鹏说。
高质量的防晒口罩面料通常经过特殊编织,或具有较高的织物密度。纱线排列越密,能通过织物到达皮肤的紫外线就越少。部分面料具有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的能力,比如涤纶或表面具有反射紫外线微结构的纤维等。
不过,要想使口罩达到很高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单靠纤维本身是不够的,还需在面料染色或后整理过程中添加特殊染料。这些染料能够吸收紫外线,就像给纤维“穿”上了能够屏蔽紫外线的“外衣”。
根据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UPF大于40且长波紫外线(UVA)透过率小于5%的产品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如果防晒口罩产品标注的UPF大于50,那么意味着仅有不到2%的紫外线能够穿过它,防护效果十分显著。”奚丹介绍,这类口罩能够覆盖脸颊、下巴、鼻梁等容易被晒到的区域,部分口罩还可以延伸至颈部或眼角,减少紫外线直接接触皮肤的面积。
高温不会提高黑色素细胞活性
“戴防晒口罩的确能够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奚丹说,防晒口罩为了增强防晒效果,通常织物密度较高,透气性相比普通口罩较差,而且贴合面部会减少空气流通,导致口鼻周围、脸颊等局部区域的热量不易散发。
不过,夏兆鹏说,这种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相较于太阳辐射造成的升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防晒口罩会使面部局部温度升至42摄氏度,导致黑色素细胞被激活”这一说法,奚丹表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42摄氏度会直接提高黑色素细胞的活性。
“黑色素细胞活性主要受紫外线、人体激素水平、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高温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暂时减弱或引发轻微炎症,从而间接影响肤色,但并不会直接刺激黑色素细胞。”奚丹解释道。
那么,为什么部分网友称戴防晒口罩后肤色加深?奚丹分析说:“部分防晒口罩UPF不达标或织物密度低,导致紫外线仍能够穿透口罩,造成皮肤被晒黑。”有些人长期不更换防晒口罩或不及时清洁,导致面料上积累了汗液、皮脂和化妆品残留物。这些物质刺激皮肤后引发炎症,使佩戴者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此外,个体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奚丹说,部分人可能本身就对紫外线敏感,或激素水平出现变化,这些都可能导致肤色加深。
科学选购使用牢记这几点
“优质的防晒口罩会选用轻薄、透气、吸湿速干的功能性面料。相关厂商会优化编织结构,在保证UPF达标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口罩的透气性。”夏兆鹏介绍。
两位专家一致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防晒口罩时,要优先选择UPF大的产品。“UPF大于40是基础要求,UPF大于50是更优选。”夏兆鹏说。
此外,消费者要明确,防晒口罩应有效覆盖需要防护的面部区域,同时贴合面部,以保证防晒效果。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有专业背景的厂商生产的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防晒口罩的防晒效果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洗涤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及时更换,以确保防护效果。”夏兆鹏说。
奚丹还建议,要定期清洗防晒口罩,避免油脂、污垢堆积刺激皮肤;对于眼周、额头等口罩未覆盖的区域,需涂抹防晒霜;在高温环境下,可适当摘下口罩透气,减少皮肤闷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