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薯都”升级 甘肃定西打造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

2025-07-22 16:53: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7月22日,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在定西市安定区开幕。会上披露,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2024年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4亿元,“定西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96亿元、居“甘味”品牌之首。

2024年,定西市明确提出打造“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链条布局日益清晰。

聚焦良种良技 打造现代种薯和种植体系全产业链

发展首先从源头做起。定西市将种薯作为全链条的关键突破口,建立起“温室原原种—基地原种—大田一级种”的完整良繁体系。2025年,定西市已建成原种繁育基地14.95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32.83万亩,年产脱毒种薯超220万吨,原原种生产能力达18亿粒,累计保存种质资源7800余份,登记自主品种13个。

良种还需良技配套。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副镇长孙小龙介绍,香泉镇依托现代种业示范园,建成万亩马铃薯原种扩繁出口基地,机械化率达95%以上,脱毒种薯出口至沙特、土耳其、埃及、巴基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快向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升级。

为提高规模效益和综合产能,定西市在种植端大力推广“企业建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机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和引水上山等方式,持续优化种植结构。

2025年,定西市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50万亩,占比超85%。其中万亩以上基地16个,千亩以上基地160个,广泛推广黑膜覆土、垄上微沟、全程机械化等绿色高效技术,逐步构建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格局。在种好薯的基础上,加工增值成为产业链提质的关键。定西市现有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28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加工能力达96万吨,加工产值超50亿元,产品涵盖淀粉、宽粉、全粉、休闲食品等领域。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江涛介绍,公司年加工能力60万吨,淀粉年产量全国领先,正在推进绿色循环工厂建设,并通过“订单收购+联合社+冷链物流”的“蓝天模式”,带动上下游协同增效。

地方品牌建设也在加速。定西宽粉作为地方特色产品正在推进品牌化、市场化发展。2024年产能达23万吨,产量19万吨,销售额突破39亿元。

强化科技支撑 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支撑产业链走深走实,科技创新不可或缺。近年来,定西市持续提升科研体系整合与成果转化效率,重组成立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市级“育繁推”联合体,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2025年,该市新注册马铃薯专利3项,总量达4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创新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更体现在产品终端。围绕消费升级趋势,定西市组建“定西宽粉”产业研究院和“定西宽粉”学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研发推出鲜炒粉、酸辣毛肚粉、苕皮鲜粉等10余款创新产品,积极打造便捷化、风味化、场景化的产品矩阵,推动传统食品迈入现代消费体系。

与此同时,定西市还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群体,推动“链上企业”科技能力整体跃升。目前,该市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户,企业的研发、制造、设计和标准制定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

从“温饱薯”到“振兴薯”,从原料产区到产业高地,马铃薯已成为定西市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摄)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