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2025年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同日,第七批新职业正式发布,包括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在发布会上介绍,这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反映了新质生产力创造的就业新赛道,见证了高品质生活催生的就业新空间,主要特点体现为3个“新”。
一是新技术驱动。王晓君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催生了大量数字新职业、新工种。“比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此次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新工种,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动画制作市场注入人力资源新动能。”王晓君说。
二是新业态催化。王晓君提到,新业态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就业市场,催生出一批兼具技术含量与时代特色的新职业、新工种。比如,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领域增长最为显著的赛道之一。据有关方面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161.9万个,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均比上年底增加了一倍。
随着无人机规模快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相关岗位需求持续增加。“此次发布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新职业,主要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路线规划、飞行计划与飞行任务制订、飞行现场管理等。这些职业吸引了很多懂技术、有创意的年轻人。”王晓君说。
三是新消费孕育。王晓君指出,人们对生活品质、健康管理、精神文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新消费催生新的职业。比如,此次发布的室内环境治理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新职业新工种。“这些新的职业和工种扎根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集中于现代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在其中挖掘新机遇,寻找新的就业创业机会。”她说。
新职业和新工种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让劳动者有了更广阔、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总的看,很多新职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供给,都在快速增长。但是,一些领域人才缺口依然较大。”王晓君表示,新职业发布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加强新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与社会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