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依托创新生态打造脑机产业高地

2025-07-22 22:54:3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刘雯静

发布全国首个国产侵入式深脑电生理记录与刺激设备,成功实施省内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建设“江苏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脑机接口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在7月22日举行的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上,《南京市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2030)》(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紧随政策之后,是成立脑机接口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设立“耐心资本”基金,建立医学伦理审查协作机制等一系列组合拳。

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平台打造、场景建设等方面,南京正通过构建“政策—平台—资本—机制”全链条创新生态,加速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进程。

高能级平台释放创新效能

脑机接口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

脑机接口融合了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等多学科最新技术成果,离不开创新平台支撑。2024年,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获批牵头建设“江苏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今年,南京鼓楼高新区启动建设江苏(南京)脑机智能科技创新园,东南大学牵头组建“江苏省脑机接口重点实验室”。

“脑机接口是多学科交叉的战略性领域,必须通过系统布局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南京市科技局局长赵成军说。

目前,南京正通过打造技术研发、共性服务、成果转化3类平台和两大研究院,大力激发源头创新活力。

会上,南京大学脑机接口研究院与江苏脑机接口研究院同步揭牌。前者聚焦探索脑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创新,后者依托国家“两重项目”平台,专攻临床转化与产业化。

“研究院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围绕脑机接口打造江苏产业新增长极。”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表示。此外,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联合体整合8家国家级科研平台,联合东南大学、电科14所等机构开展全链条攻关。

针对脑机接口产业研发周期长、转化难度大的特点,南京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耐心资本”与“陪跑计划”双轮驱动,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提供强力支撑。南京市科技局还将联合工信、卫健、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推出产业培育专项计划,为创新主体提供从技术研发到产品上市的全周期“陪跑服务”。

“抱团创新”产业高地呼之欲出

今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为高位截瘫的张女士,进行了省内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这也是全国第四例同类手术。

根据术后两月随访显示,患者手部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借助脑机接口与特制气动手套,患者能抓握水杯、木球等物品,在脱去装备后,也能徒手完成木球抓取动作。

截至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2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大会当天,南京又发布十余项脑机接口研究成果,均面向医疗应用,过去看来遥不可及的前沿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南京山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正平告诉记者,该公司自主研制出国内首个侵入式深脑电生理记录与刺激设备,填补了国内脑深部信号采集与调控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空白。

吴正平介绍,这款产品解决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最后一微米”难题,实现从影像精准到功能精准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行动方案》,南京将聚焦研究型病房建设、促成多中心伦理协同,积累真实世界数据;同时,开放特殊教育、探索“脑控+”等应用场景,助推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加速落地。南京江北新区、鼓楼区、栖霞区等也同步出台配套政策,对落地企业给予研发补贴和场地支持,形成市区联动政策包。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指出,江苏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需聚焦“认知—感知—交互—健康”全链条突破,攻克全脑观测与模脑建模等关键技术,依托省内临床优势加速转化。未来,这一系统性布局不仅将填补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有望为生命健康产业注入创新动能,打造全国类脑智能技术的“江苏范式”。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