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让破碎铭文跨越千年讲述历史|科普园地

2025-07-28 02:02:00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在博物馆的角落里,你可能见过这样一些石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拉丁文,但许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仿佛历史故意藏起了它的秘密。这些铭文,有的来自墓碑,有的刻在神庙的柱子上,甚至还有士兵在铜板上留下的家书。它们是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线索,却常常残缺不全,像一本被撕掉了几页的书。

修复这些铭文的工作,历来是历史学家的“拼图挑战”。他们不仅要懂拉丁语,还要熟悉历史、地理、风格演变,甚至还要有点侦探的直觉。这是一项既耗时又高度专业化的任务,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但如今,一段破碎的铭文不再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沉默。《自然》杂志最近报道了一项令人振奋的进展:一款名为“埃涅阿斯”的人工智能(AI)工具,正在帮助历史学家跨越千年,填补那些被时间侵蚀的空白。

“埃涅阿斯”这个名字,正是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中的主角,那位从特洛伊废墟中走出、最终建立罗马文明的英雄。而这款AI工具,也正以自己的方式,重建那段失落的历史。

它不是简单的翻译软件,而是一个深度神经网络,经过大量拉丁铭文和古代文献的训练,学会了识别语言模式、语法结构和历史语境。它不仅能“读”文字,还能“看”图像——通过分析铭文的照片,识别出那些被风沙侵蚀得几乎看不见的刻痕,推测缺失部分可能是什么,并结合已知的历史资料进行联想。

就像一位穿越千年的语言修复师,“埃涅阿斯”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最可能的匹配项。即使面对一段长度不确定的铭文,它也能给出多种修复建议,并评估哪种最符合当时的语言风格和历史背景。

为了测试它的能力,研究团队邀请了23位历史学家,让他们在真实的研究情境中使用“埃涅阿斯”。结果在90%的情况下,“埃涅阿斯”提供的建议都具有参考价值;而在确定铭文的地理来源和年代方面,它的辅助使判断信心提升了44%。

更令人振奋的是,当人类与AI合作时,修复准确率远高于任何一方单独工作。历史学家不再需要独自面对庞大的文献海洋,而是可以借助AI快速筛选出最有希望的线索,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最终判断。

“埃涅阿斯”的成功不仅在于它能填补文字的空缺,更在于它开启了历史研究的新范式。它不仅能修复铭文,还能帮助人们重新理解语言如何随时间演变、文化如何传播、古老的部落如何扩张与衰落。

未来,类似的AI工具或许能帮助人们解读更多古代语言,甚至重建那些从未被发现的文本,让被时间掩埋的声音重新被听见。

“埃涅阿斯”不只是一个工具,它是一扇通向过去的智能之门。在AI的帮助下,那些沉睡千年的石碑,终于可以讲述它的故事。

责任编辑:左常睿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