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为银河系中心恒星的“冻龄”现象找到了合理解释。这些恒星可能通过吞噬暗物质获取额外能量,从而实现“冻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D》杂志。
20多年前,天文学家就注意到银河系中心区域的恒星存在奇特现象。一方面,根据光谱分析,这些恒星的实际年龄与质量推算结果存在矛盾,显得异常年轻,这一现象被称为“年轻悖论”;另一方面,该区域老年恒星的数量又出奇稀少,形成所谓的“老龄缺失”之谜。
最新研究显示,暗物质可能是解开这两个谜题的关键。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在暗物质高度密集的银河系中心,当暗物质粒子与恒星原子核碰撞时,会损失能量且被恒星“捕获”。大量暗物质粒子在恒星内部聚集后会发生湮灭,释放出的能量使恒星保持明亮。此外,通常情况下,恒星衰老是因为核聚变燃料耗尽。但暗物质提供的额外能量源,或许能为恒星延寿。鉴于银河系中心区域暗物质异常丰富,其有望让此地的恒星实现“冻龄”。
研究团队表示,该模拟基于当前主流暗物质理论假设,其质量参数与既往观测数据吻合。但要验证这一假说,还需结合更多天文观测数据,毕竟人类对暗物质的认知仍十分有限,且未来还需研究该模型对银河系其他区域恒星的影响,特别是那些距离地球较近、观测数据更详尽的恒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