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暴露前预防药效长至半年,有望改变防控策略

2025-07-26 19:20:4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提前摄入药物,在体内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可以对抗HIV病毒的感染。但过去药物在体内持续时间短,需要每天服用,让未感染者因为未发生的感染每天服用不现实。”7月25日,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HIV(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药物来那帕韦(Lenacapavir)正式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药效的超长演变可以改变艾滋病的防控策略。

近日,来那帕韦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HIV暴露前预防,其在全球预防体系中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据介绍,来那帕韦是HIV-1病毒的衣壳抑制剂,相比目前获批的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该药物会在体内缓释维持高效的抗病毒浓度,形成长达半年以上的保护屏障。张福杰解释,来那帕韦能够直接与HIV衣壳蛋白质亚基结合,它像精准的“病毒拆弹专家”,阻断了病毒复制关键步骤,如阻止病毒组装和释放,从而预防HIV感染。作为创新的衣壳抑制剂,其与现有药物不存在已知的交叉耐药性,因此对耐药病毒株同样有效。

暴露前预防被《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列为针对高风险人群的重要干预策略之一。《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明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方针,提出降低新发感染、减少相关死亡、维持低流行水平的目标。这一具有突破性机制和长效防护能力的创新药物在海南博鳌落地,实现了与全球几乎“零时差”的同步可及。

目前我国暴露前预防的认知率和使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少高风险人群依然面临信息获取不畅、服药隐私顾虑、社会偏见等现实阻力,即便已有药物可选,依然有很多人“知道但犹豫、想用但放弃”。长效预防提高了用药便利性,高风险人群几乎不需要改变生活节奏,同时利于隐私保护。

张福杰指出,除了传统的行为学干预,创新的药物预防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防艾选择。一般人群及高风险人群都应提高防艾意识,个体结合自身需求利用好创新药物,助力全球HIV防治工作。

“防控HIV绝非单靠一种药物就能实现,它需要多种预防手段配合。”张福杰强调,暴露前药物预防作为HIV综合预防策略的一部分,应同时结合更安全的性行为,包括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