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欣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通知明确,今年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马雪梅副主任医师介绍,近期《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肪肝除了会导致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之外,还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和某些类型的肝外恶性肿瘤有关,甚至会大幅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持续加重的脂肪堆积可导致肝脏炎症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想要守护肝脏健康,必须认识它的‘终身搭档’肠道菌群。”马雪梅说。
肝病医学部金波主任医师介绍,肠道不是简单的消化配角,而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调节器官。肝脏与肠道通过“肠-肝轴”紧密相连。肠道吸收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都要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而肝脏分泌的胆汁和激素等,又会反过来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在这种双向互动中,肠道菌群的稳态直接决定了肝脏的安危。
“换句话说,肠道菌群失衡,相当于给肝脏埋下‘定时炸弹’。而健康的肠道菌群,却是肝脏的‘拆弹专家’。”马雪梅介绍,在对抗脂肪肝的医疗领域,肠菌移植(FMT)正展现出突破性的治疗潜力。
她介绍,这项疗法通过重建健康的肠道微生态,为改善肝脏代谢提供全新途径。临床实践表明,规范的肠菌移植治疗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使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改善40%-60%、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达70%以上、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25%-35%,同时伴随的代谢异常也能得到同步缓解。
马雪梅表示,传统治疗肝病的方法,多以对症处理为主:脂肪肝需要控制饮食和运动,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肝硬化需要抗纤维化,肝癌需要手术或靶向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往往只能延缓进展,很难逆转已经发生的肝损伤。
“肠菌移植就是从健康供体的粪便中提取‘有益菌群’,经过严格处理后,通过口服胶囊、胃镜或肠镜等方式移植到患者肠道里,从而建立肠道微生态平衡。就像给荒芜的花园重新播种优质草种,让坏细菌没空间繁殖,好细菌重新占据主导。”金波说。
目前肠菌移植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据报道,肠菌移植已在反复发作的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肝脏疾病、肥胖、帕金森、自闭症等80多种疾病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价值。
“肠菌移植是一种医学治疗手段,只有符合适应证的应用才会体现出它的治疗价值,因此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在专业医疗机构评估后进行,健康人群切勿自行尝试。”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