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打出改革“组合拳”,破解职教科研“散弱虚”难题

2025-07-28 12:55:1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万基茹 刘祥彩

如何破解职业教育科研“散”“弱”“虚”问题,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日职)正用一场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给出答案。

近日,日职绿色水产饲料与抗病技术创新等6支校级科研团队带头人与该校科研与产教处、团队所属系部签署三方合同。根据合同,这6支团队将肩负三大任务,即完成合同规定的科研任务,推动成果转化,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日职党委委员、副院长徐锡权表示:“这标志着我校科研工作正式迈入‘集团化作战、契约化管理’的新阶段。”

走出“舒适圈”,立下军令状,迎接新挑战

“职业教育科研存在‘散、弱、虚’问题,与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这是在2024年11月14日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对当前职教科研存在问题的诊断。

所谓的“散”,是指研究力量分散,缺乏协同效应;“弱”是指研究实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虚”是指研究内容空洞,缺乏实际价值。

据了解,针对“虚”,日职对症下药,施行“科技专员+科技副总”做法,将教师和科研人员推动产业一线去“攻坚克难”;针对“散、弱”,该校的应对之策是“三级联动契约管理的组团科研”。

何为“三级联动契约管理的组团科研”?

长期致力于虾青素系列技术研发的周庆新博士,一直受困于个人精力有限。日职推出新办法后,在海洋技术系撮合下,他和谷彩霞、张冰、陈芳甜、刘婷婷、马贺成、王艺蒙6名教师一拍即合,整合各自在水产品加工及贮藏、药物化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生理学、生物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特长,组建起了极地海洋虾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历经系部申报、科研与产教处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审议、网上公示等环节,最终签约成为首批创新团队之一。

周庆新团队签署的《合同书》明确写道,学校每年资助团队10万元,并协助解决团队难题;系部在提供相应条件保障的同时,做好政策资金支持和督促管理;团队则要在合同期内在极地海洋虾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

日职科研与产教处处长卢兆丰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根据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学校还会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但也实行“年度考核+动态调整”机制,不合格者退出。

在签约现场,谷彩霞虽感压力山大,但却无比振奋:合同约定的“达到国内同期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等13项绩效目标是新挑战,以前依靠“单打独斗”完不成,如今在新机制下,她有信心兑现科研“军令状”。

瞄准产业痛点,走出教室,奔向一线

7月26日,记者在日职食品创新工坊内看到,两名科研人员正在用新开发的预制菜煎炸用油做不同批次的煎炸产品对比试验,通过煎炸不同食品和控制煎炸时间长短,测定煎炸后的油脂过氧化值等含量,以改进煎炸用油配方。

这款预制菜煎炸用油的顺利开发,得益于该校通过日照市科技局选派到山东香满园粮油有限公司的“科技专员”鲁曾教授。

鲁曾从企业车间带回技术难题,在日职实验室组团研究,再返回企业验证,这种模式让山东香满园粮油有限公司从“零专利”跃升为拥有12项专利的专精特新企业。

科技专员、科技副总在承担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在企业担任相关职务,贯通“产学研用”。记者查询发现,在日照市近日公布的10名企业科技专员中,日职独占5席;最近,在《关于公布日照市第一批“科技副总”名单的通知》中,该校又有3名教师成为首批“科技副总”。

破解高职科研痛点,在上述探索之外,该校还推出了一系列新政。

据了解,该校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修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和《合同管理办法》,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转化的净收入和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用于对成果完成人员和转化贡献人员的奖励和报酬最高比例达95%。

制度护航,打通了科研成果落地之路。

据了解,该校虾青素等技术在15家企业落地开花,助力培育出独角兽企业,助推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平台在全国24个省区市推广使用;《北方白毫乌龙加工工艺》《球形红茶加工工艺》等专利技术助力山东盛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知名品牌……

日职党委书记肖梅表示:“贯彻教育部对职教科研四个转变的要求,以职教科研‘存史’‘资政’‘预警’‘导引’为己任,我们聚焦国家需要产业需求,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新生态,努力以高质量科研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