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通讯员 许晓丽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下沟村一片30余亩撂荒地悄然焕发生机。在村委会负责人徐尚乐的带领下,这片长期闲置的土地自2019年起逐步蜕变为郁郁葱葱的果园,规模化种植樱桃、桃子等经济果树,成为当地农业转型与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曾经,下沟村这片土地因土壤贫瘠、灌溉困难等问题常年荒废,杂草肆意生长。2019年,徐尚乐毅然放下收入丰厚的工作,决心回乡投身农业。他坦言,选择这条路不仅是想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更深知耕作能让人与自然贴得更近,“让荒地变宝地,村民才能看到奔头。”
带着这份信念,他带头清理碎石、改良土壤、修建灌溉设施,还专门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实地把脉,最终选定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樱桃和桃子作为主打品种。
为保证果实品质,徐尚乐给果园拉起防护网防鸟啄食,坚持为每颗果实套袋以减少虫害和农药残留。在他的精心管护下,果园的果实饱满硕大,加之山坳独特的气候条件助力糖分积累,口感清甜爽口。
历经多年深耕,如今的果园已初具规模。每逢春季,满园繁花绽放,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夏秋时节,红樱桃挂满枝头,鲜桃香气四溢,果实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往本地市场,收益十分可观。
据徐尚乐介绍,果园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已带动20余户村民稳定务工,年均增收近万元。接下来,他还计划探索“采摘体验+乡村旅游”融合模式,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