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海绵”高效吞吐绿电——三峡滨海储能电站护航长三角迎峰度夏

2025-07-28 18:39: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何亮 通讯员徐强

傍晚6点的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海风掠过排列整齐的银白色储能柜群。随着调度员在中控室轻点鼠标,三峡滨海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以下简称“三峡滨海储能电站”)瞬间启动放电程序,这座全国规模最大的组串式储能电站开始将储存的4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送入电网。

“这样的放电、充电,每天都要进行。”三峡滨海储能电站负责人孟楷金说。我国局部地区近期频繁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电力供给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期。为填补长三角地区晚高峰电力缺口,三峡滨海储能电站以日均约1.5次的充放电节奏,演绎着绿色能源的“时空魔术”。

“夜间海风呼啸时,电站储能系统如同‘弹性海绵’,存下富余绿电;用电高峰来临时,储存的绿电又化作稳定电流,点亮长三角地区的万家灯火。”孟楷金指着中控室大屏上跳动的数据说,“早晚高峰期,电站最大能释放出8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30万名居民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

在中控室,电站运行人员紧盯能量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流,屏幕上电网频率波动曲线被牢牢锁定在±0.05赫兹的狭窄区间内。

“这就像给电力系统安装了‘稳定器’,既能保护发电设备,又能让千家万户的电器正常工作。”孟楷金说,“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不断攀升,电网对调峰和调频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储能电站以毫秒级的响应速度,在电网频率波动时实现精准平抑,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三峡滨海储能电站已累计完成充放电557次,向电网输送电能18600万千瓦时。如此高的利用率,离不开三峡滨海储能电站“独立”的特性。

传统储能设施通常作为新能源电站的配套设备存在,主要解决单个电站的发电波动问题;而三峡滨海储能电站突破了这种从属关系,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电力调节器”,直接接入电网,接受电网统一调度,可更灵活地参与电力调峰调频、备用容量、黑启动等服务。这种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绿电使用效率,还能节约新能源电站建设成本。

“过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需自建配套储能,项目分散且单项储能规模小,建设管理成本高。现在,风电场、光伏站只需租赁我们的容量,就能实现灵活调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集控运维中心副主任杜鹏说,“这种‘1对N’的模式,能为新能源企业节省超过10%的投资成本,还可将储能利用率提升至88%。”

子夜的滨海港重归寂静,三峡滨海储能电站已悄然切换至充电模式。1080台储能柜将远处风机发出的电能存入“电力账户”,为即将来临的早高峰储备绿色能量。

责任编辑:裴宸纬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