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内蒙古呼和浩特:将草原“搬”到城市中

2025-07-28 20:51:5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魏依晨

7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漫步在呼和浩特市的敕勒川生态草原中,凉风习习,芳草气息沁人心脾,白色蒙古包错落点缀其中,一望无际的绿色草浪向游人昭示着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卓越成效。

为建设好城中草原敕勒川,呼和浩特以种植天然牧草为主进行生态修复,最终打造出集草原保护与修复、草原文化价值体系,融合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马术、会议庆典等多功能的国际性新型产业集群休闲度假综合体。 

这里是也是距离城区最近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区,全国最大的蒙古包会议中心。千人会议中心占地110亩,总投资1.4亿元,是亚洲最大的钢结构蒙古包群落,可同时容纳1300人参会。

敕勒川生态草原主要以种植天然牧草为主,包含蒙古冰草、草木犀、斜茎黄芪、宿根天人菊、华北蓝盆花等40余种天然牧草。现有维管植物31科、80属、108种,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维管植物的27.2%、12.4%、4.9%。动物多样性也明显增加,共有动物8目、17科、30种,獾子、蛇、野兔、喜鹊、麻雀等动物已是常见,极大地提升了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

敕勒川生态草原与大青山前坡森林绿化带协同形成北部生态屏障,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沙治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有效改善区域微环境。

同时,敕勒川草原还通过“三季有花、四季有韵”的草原景观塑造,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景观的深度融合,成为首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修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魏依晨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