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丨宁夏老乡喊话厦大:“多谢这些有学问的娃娃”

2025-07-29 10:35:2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多谢这些有学问的娃娃从厦门大老远地跑到这山沟沟里,给我们送技术、解难题。有了他们的帮衬,咱养牛羊心里更有底气了!”7月24日,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村民张建龙话语里满是感激。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困扰张建龙等老乡多年的难题。在公共卫生领域,布病备受关注。它不仅能在动物间传播,还极易感染人类。

在隆德县,牛羊养殖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布病成为当地突出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隆德县通过实施三年攻坚行动,布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动物及人群感染率大幅下降,但检测效率偏低、成本较高、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仍待破解。

“咱基层就盼着能有简单、省事、花钱少的检测办法,让兽医跑圈舍时能速查,也让乡亲们能早点放心。”隆德县沙塘镇镇长杨宁龙告诉记者。

原来,当地布病检疫检测主要依赖血清学检测,操作复杂,且动物数量众多,专业检疫人员短缺,难以实现动物全覆盖检测。若能研发并应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快速布病检测技术,将为布病防控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关键时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时出手了。

7月13日至19日,该院“赋生山海”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深入隆德县开展布病调研,旨在研发适配当地的快检方法及分型试剂盒,为基层人畜共患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连日来,博士团深入沙塘镇张树村等3个镇村以及疾控中心、疫控中心、农牧局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等方式,详细掌握布病流行病学现状,梳理样本获取、检测需求等技术难题,同步开展检测方法学研究,着力探索开发适配当地的快检技术,并推进实验验证与优化工作。

调研中,博士团聚焦当地检测实际,全面了解现有手段、成本及样本采集方式,依托专业优势形成一系列可落地的快检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升一线防疫人员和养殖户的科学防治能力,博士团还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万康林为隆德县疾控、疫控工作人员,以及基层兽医、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代表,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讲解布病、动物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要点。同时,博士团成员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参与互动,协助梳理基层检测难题,让讲座更具针对性与实操性。

“专家讲的全是咱能用上的实在招,博士团的娃娃们帮着一解释,咱老百姓也能听明白。”提起这次“取经”,张建龙赞不绝口。

实践期间,恰逢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带队赴隆德县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张宗益一行看望慰问了博士团成员,对布病调研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马进龙认为,此次博士团深入隆德县开展布病调研,既是高校科研力量服务基层防疫需求的生动实践,也是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

接下来,这些“娃娃们”将结合调研成果持续优化快检技术方案,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让乡亲们在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心里头亮堂多了,养起牲口也更踏实!”张建龙笑声爽朗。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