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沛苁
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分论坛“技术无疆,全球共济:医疗健康如何同绘共生式未来”现场,一场激烈的人机协同挑战赛正在上演: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的3名医生,在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辅助下完成影像诊断与报告撰写,另外3名医生则凭经验应战。无AI辅助的一组要花费8分钟才能完成影像诊断和报告撰写工作,而另一组医生则借助智能体,一键就检出肺结节、冠脉钙化等胸部异常,医生仅需要逐一核实诊断即可生成报告,整体效率提升了25%。
在这场论坛上,产、研、医、投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医疗AI普惠路径,探寻构建全球健康共生未来的答案。
据介绍,中山医院放射科与联影智能研发的业界唯一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可自动检出肺结节、骨折、肺气肿、主动脉增宽等73种胸部常见异常。
赛后,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表示,AI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低年资医生也能拥有较高的诊断水平。“不过这对医生的要求会更高,必须更细致地书写每一份诊断报告,确保临床医生能清晰理解。”曾蒙苏补充说。
“诊断脑、肝、骨等部位的转移瘤占医院影像科工作量的70%,为此,我们与联影智能团队联合攻关,研发出脑转移瘤病灶智能检出、自动显示病灶信息、自动生成影像所见的AI应用,并推出骨转移瘤的AI应用。目前,这两套AI系统分别在全国400余家医院落地应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现场分享了双方在精准放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的合作和取得的成果。
此外,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蔡思鹏道出了AI为基层医疗带来的变化:“莎车县常住人口超百万,但全县执业医师总数不足900人。今年我们和联影智能联合研发的肺结核AI,可快速检出并提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每年的肺结核筛查我再也不用发愁了。”
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国立综合医院放射科主任雷伊汉现场分享了他们引进中国医疗AI后的故事。他曾接诊过一名来自东爪哇省的女性患者,在胸部CT扫描中,AI提示患者右肺存在一个磨玻璃结节,并预测该结节为恶性。而这个结节,当地医生此前并未发现。患者随后接受了微创手术,预后非常好。“科技不该有国界,能让更多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才是医疗AI的真正价值。”雷伊汉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