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7月28日,记者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获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6日在上海拉开帷幕。其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集聚产业创新资源,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建设,确保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携全国首个工业“多本体、多场景、多任务自主协同作业”实战演示亮相。
当前,具身智能仍停留在“单场景、单任务、单构型”的早期阶段。行业急需一套通用、可扩展的平台,支持多构型机器人在复杂真实环境中的应用。北京人形此次带来的多个工业场景具身智能体协作展示,是业内首个实现了公开真机演示的多具身智能体协作应用,具备重要突破意义。该系统基于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构建,具备跨本体兼容、任务异步协同自主调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脑多机、一脑多能”。这也标志着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路径。
同时,这一系列具身智能体能力也正应用于北京人形的明星产品“天工”上,持续推动其技术进化与实际应用拓展。在展区,“天工”通过一段段精彩舞蹈获得观众的认可。秀“动感舞蹈”是对人形机器人全身运动控制能力的集中展示,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跳舞,因为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会导致整体难度呈指数级增长,想要顺利完成全身协同的复杂动作难度极大。而“天工”流畅协调的舞蹈动作,则充分体现其在全身协调性和动态控制能力上领先的技术实力。此外,“天工”还搭载双电池快换电系统,具备长时间续航能力,综合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双臂末端稳态负重更大,未来可在工业场景、物流场景中完成各种精细操作类任务。
在8月8日即将开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全新升级的“天工”还将重点展示其具备占据网络环境感知的自主导航能力和全身控制的自主操作等核心技术,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
工业场景“多本体、多场景、多任务自主协同作业”能力的突破预示着具身智能正在从“展示型”向“应用型”演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这次亮相不仅完成对具身智能技术能力的全面检阅,也为工业制造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全新路径。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