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一台内嵌AI的大型工业织布机吸引了许多行业人士围观,它能调控工艺参数与布匹质量,边织边检,在多个企业落地应用中,准时交付率达99%,生产效率提升20%,长疵检出率超99%。这是记者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看到的一幕。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前沿展品数量众多,备受瞩目。
“AI+新型工业化”这条赛道已经挤满大玩家。中国移动在大会闭幕式上揭牌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工业+AI”智算一体化服务平台;中国联通携手中国信通院开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上海站)活动……大会期间,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联合发布4000亿元授信额度的金融产品及系列服务矩阵,为“AI+制造”的深入发展注入资金支持。
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介绍,在强劲“AI+制造”的技术动能方面,中国联通强化数智融合,发挥数据技术优势,依托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元景工业大模型,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在拓展“AI+制造”的发展空间方面,强化数实融合,促进制造业资源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助力汽车、钢铁、电子、装备等行业建设了一批智能工厂。
“‘AI+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工业变革的核心力量,而工业互联网则是这一融合的关键驱动力,二者结合将重新定义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范式,尤其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总经理庞松涛说,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字业务模式,通过新型工业数字基础设施“采数”、生产智能化“算数”与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用数”的融合创新,打造了人机协同的智能生产新模式。
庞松涛介绍,依托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洲催生出知业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群,惠及千行百业。例如,通过打造行业智能体,黑猫集团实现生产效能提升、成本节约和安全保障;推动平阴玫瑰产业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产值翻倍;开发农业大模型,为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埃森哲《2025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显示:中国企业对AI的探索和应用正在快速发展,而企业对AI的探索和应用离不开关键数字技术能力的建设。研究表明,企业需要继续补足在人才、数据等方面的短板,才能加速AI的规模化应用,并更好地响应业务需求,增强企业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