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生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此次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聚焦AI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等十大核心方向。从底层算力基建到中间的工具平台,再到上层应用生态,中国企业正以“全栈突破”姿态,勾勒出大模型时代的创新全景图。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升级。在大模型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算力需求呈指数级攀升,如何让分散的算力高效协同、让异构算力无缝适配,成为行业痛点。
摩尔线程以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为基石,率先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物理仿真等多领域技术突破。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的夸娥(KUAE)系统以全功能GPU为核心,打造软硬一体化的系统级算力方案,从KUAE1支持千卡互联,到KUAE2实现万卡级集群扩展,通过3D全互联拓扑达成亚微秒级通信延迟,为大模型预训练等大规模智算需求提供端到端支撑,推动算力基建从“单点能力”向“万卡协同”跨越。
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在主题分享中表示,为应对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下的大模型训练效率瓶颈,摩尔线程将通过系统级工程创新,构建新一代AI训练基础设施,致力于为AGI时代打造生产先进模型的“超级工厂”。据悉,摩尔线程提出的“AI工厂”,是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变革,将推动AI训练从千卡级向万卡级乃至十万卡级规模演进。
当算力与工具平台“搭好舞台”,AI应用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记者了解到,具身智能等“硬核产品”成为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创新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中国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能够更加“聪明”地完成工作与互动。
擎朗智能是中国具身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知名企业,产品销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在展会期间迎来“全球首秀”:它不仅在现场忙着制作爆米花,还能根据顾客需求调制各类冰镇饮料,并模拟服务人员的双手递物动作,展现出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任务执行精度。同时,它可与擎朗智能其他形态的专用服务机器人进行智能化协作,群机完成指定任务。
在擎朗智能展台的“医疗站”区域,旗下的人形机器人则与物流机器人默契配合,从医疗器械配送到检验科标本传递,构建起智慧医疗的物流闭环,实现了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协同作业。
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介绍,智能机器人分为专用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专用机器人在执行酒店送餐、家庭保洁等特定任务时,效率更高;通用机器人在完成部分同类任务时的效率和性价比不及专用机器人,但其适应性更强,能够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中执行多种任务,”李通预计,未来通用机器人将与专用机器人协同工作,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馆呈现的不只是技术盛宴,更是一场生产力变革。智能经济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