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爆破技术迈向精准智能  第六届亚太爆破技术研讨会在渝召开

2025-07-30 11:12:2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7月28日至30日,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爆破技术研讨会(APS BLASTING 6)在重庆举行。大会以“爆破前沿科技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巴西、韩国、蒙古、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日本等全球10余个国家的200多位爆破领域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精细爆破、智能爆破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

新技术推动工程爆破向数智化转型

据了解,工程爆破技术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技术,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水利水电、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爆炸加工、国防工程等领域。目前,我国爆破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爆破市场,年消耗工业炸药超450万吨、工业雷管约7亿发,拥有近40万名专业爆破作业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安全发展的需求推动工程爆破向着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先启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岩石力学、数值模拟以及爆破器材装备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加速与爆破领域融合,正将工程爆破的数智化转型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人类对深地、深海、极地乃至地外空间的探索与资源开发,为工程爆破技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谈及爆破领域的发展,谢先启院士表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爆破领域发生了整体性、结构性的跃升。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省市级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精细爆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研究,正推动行业从控制爆破迈入精细爆破的新阶段;在关键前沿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包括露天矿山智能爆破、高原高寒与深水深地等极端环境爆破技术,工业电子雷管性能优化与现场混装炸药技术提升,以及智能爆破装备和软件的自主研发。

在爆破技术标准体系上,已组织编制了涵盖国家级、行业级和团体级的近50项标准,有力促进了爆破技术的安全规范发展。

国内外学术交流聚焦前沿研究

本次研讨会是国际爆破技术交流的盛会,汇聚了众多前沿研究成果,共设置了18场主题演讲和28场分会场报告。报告内容广泛覆盖爆破理论创新、爆破技术应用、新型爆破器材与先进装备研发、爆破有害效应监测、爆破安全控制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核心方向,全面展示了当前爆破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未来趋势。

来自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圣彼得堡矿业大学的瓦连京·伊舍伊斯基副教授,分享了基于爆破孔钻探数据解释地质信息并确定钻机校准系数的新方法,俄罗斯科学院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研究所的阿列克谢·什利亚平博士则介绍了适用于北极和寒冷地区的前沿爆炸性技术。

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李恩铭博士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优化LightGBM算法从钻孔图像预测岩性的爆破设计新思路;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恩里克·穆纳雷蒂教授报告了液氧炸药(LOX)技术在拉丁美洲岩石爆破中的最新进展。

多位中国专家学者也分享了爆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江汉大学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蒋楠教授作题为《寒区冻结砂岩的冲击动力学特性及爆破破碎能量耗散特征》的报告,其研究成果为我国寒区冻结岩体爆破工程的炸药单耗定量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英国深入探讨了爆破对岩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中南大学教授陶明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和双目视觉的智能爆炸块度识别方法》,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爆破分析中的创新应用。此外,中国矿业大学罗宁教授结合工程实践,详细解析了《控制爆破拆除技术在超高同轴薄壁钢内筒钢筋混凝土烟囱中的应用》,为复杂结构爆破拆除提供了重要参考。

亚洲太平洋地区爆破技术研讨会由中国爆破行业协会发起并主办,自2007年首届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爆破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盛会。本届大会由中国爆破行业协会和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和武汉爆破有限公司承办。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