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光伏企业绿色低碳评价报告发布

2025-07-31 15:45: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在近日苏州召开的2025光伏绿色供应链研讨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PECC)发布的2025光伏企业绿色低碳评价报告显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一批头部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光伏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升,绿电利用显著增长。报告建议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脱碳,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本次评价基于绿色供应链CITI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开展,其中CITI指数从管理机制、合规与改善、资源消耗与减少污染物排放、能源使用与应对气候变化、利益方绿色选择五个维度开展量化评价;CATI指数评价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碳目标绩效、减排行动五个维度评价。

本期评价报告范围扩展至55家光伏相关企业,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薄膜、逆变器、玻璃等光伏发电设备生产,以及光伏发电站建设和运营。主要依据为企业公开披露的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官网公开信息、蔚蓝地图数据库收集的可信源发布的数据,以及绿色江南开展的实地调研等。

报告发现,部分光伏企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效显著。其中40家企业披露可再生能源利用数据,显示2024年运营及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总计5.71千万兆瓦时,由此带来的减排和抵消量超过3255.1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对比10家光伏企业设定并披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阳光电源、通威股份披露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使用在能源消耗总量占比超过60%;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大全股份超过40%。正泰新能、固德威等11家光伏企业,通过铺设屋顶光伏、购买绿电和绿证等措施,打造(近)零碳工厂或园区。

报告还发现,领先企业加强供应链环境管理,超过8成公开披露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10家企业公开披露将环境风险管控延伸到原材料供应商。

尽管如此,光伏“绿色制造”仍须加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绿色江南开展的调研显示,12家参评企业的关联企业自2024年以来,仍出现了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超许可限值取水、未落实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减排措施等违规问题;其中仅2家公开披露整改措施、环境合规现状。

近年来,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引起社会更多关注。报告显示,11家从事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企业,公开披露在电站规划和选址时关注其是否位于生物多样性敏感区域,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部分企业等公开承诺将关注供应链的生物多样性影响。

据悉,2025光伏绿色供应链研讨会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办,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苏州市光伏产业协会、苏高新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苏高新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协办。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