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海拔3650米的西藏拉萨市八廓街头,一家藏式酸奶作坊的店主卓玛正忙着打包发货。“以前运到成都要亏本,现在运费补贴能省40%。”她说。
如今,政策之力正为西藏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不竭动力。7月1日,《西藏自治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实施。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深入雪域高原,见证政策落地为西藏中小企业带来的变化。
破解企业成长烦恼
在日喀则市青稞产业园,国家级农牧业龙头企业雪域高原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一企一策’帮我们拿到欧盟认证,今年出口额能翻倍。”公司负责人旺久指着新安装的检测设备告诉记者。如今,政策滴灌正为企业带来蓬勃生机:对国家级龙头企业实施定制化扶持,首次“升规”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上市后备企业可获300万元专项支持。
政府采购的“真金白银”正在改变市场格局。山南市乃东区某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负责人格桑算过账:“政府预留30%采购份额后,我们中标了价值200万元的藏毯订单。”更让企业主振奋的是2亿元出藏运输补贴基金——牦牛奶粉、青稞制品等特色产品的物流成本直降四成。
“过去像块石头压在心口。”拉萨净土乳业负责人格桑回忆运输困境时感慨,“现在终于能轻装上阵。”
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周,西藏中小企业服务热线就接到咨询电话1300余通,48小时响应机制让九成问题当日解决。
激活高原创业基因
在那曲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发贷’利率下浮1.5%,相当于每年省出一辆越野车的钱。”高原乳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多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亿元信用保障基金、“首贷培植行动”等政策组合,已为1200家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贷款审批时效压缩至3个工作日。
营商环境的“4S店”式服务更让创业者暖心。昌都市某民营矿业公司负责人说:“反映用电难题2小时后,专员带着电网工程师就来了。”电价动态调整机制让工商业用电每度下降0.15元,绿色转型项目还能享受3年50%贷款贴息。
在林芝生态产业园,记者见到正在进行政策宣讲的干部团队。“要像找水源那样找企业痛点。”入企服务专员达瓦拿着“一企一档”记录本说。西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黄丽筠分析,“政策形成‘降成本—促创新—强竞争力’的良性循环,每年可为企业减负超10亿元。”
政策落地首周,西藏已组织300名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宣讲。西藏自治区经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搭建的中小企业发展监测平台将实时追踪政策效果。数据显示,2024年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区58%的税收、72%的城镇就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随着“清欠专项行动”等新政推进,预计中小企业数量年增长将达12%以上,成为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