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多位专家呼吁打破学科“围墙”

2025-08-03 16:26: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心脏是一个整体,疾病不会按学科标签出牌,医生更不该‘画地为牢’。”8月2日,在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HCIC)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表示,心内外科的融合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因为在医学领域,疾病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内外科界限,只有疾病的类型和治疗方式的区别。

本次大会议程设计以内外科融合为核心,汇聚国内外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共探临床难题破解之道,共绘心血管事业未来蓝图。

“介入瓣膜、可穿戴监测设备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深刻变革疾病诊疗模式,基因编辑、细胞治疗为攻克遗传性心血管病、心力衰竭提供新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会长詹启敏教授提到,当前心血管领域正站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关键节点,上述突破的核心,就在于打破学科藩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院长梁廷波教授表示,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融合是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在浙大一院,心血管学科与医院发展同频共进。医院未来要加强医、工、企等多方融合,心血管内外科必将是模范队伍。

“当你手里拿着锤子,看见什么都像钉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引用马克·吐温名言,警示临床医生勿囿于固有思维。面对近几年心血管疾病持续上升的态势,临床医生必须深入思考,如何研发更优质的药物、器械、瓣膜及支架,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与手段,这就需要心脏内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携手攻关。

本次大会由浙江省医师协会、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主办,浙大一院承办。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