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8月3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在深圳收官。上海交通大学交龙战队获得全国总冠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oboWalker战队、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虎战队、东北大学TDT战队分别获得亚、季、殿军。
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自2013年创办以来,以严谨科技竞赛规则,提升机器人竞赛整体水平,推动机器人行业技术发展,逐年升级规则难度,并助推参赛队从“单一功能实现”向“多学科系统融合”跨越。
在2025赛季,主办方通过增设二级台阶、狭窄隧道等手段升级赛场地形,引导参赛队研发轮腿平衡底盘及运动控制算法,重点突破阶梯攀爬、跌倒自主复位等关键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除平衡反关节轮腿技术在赛场上广泛应用外,各队聚焦结构与算法优化,提升机器人负载、机动及地形适应能力,加速技术落地,相关突破在强化赛事竞技同时,亦契合安防巡检、灾害救援等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交龙战队的步兵机器人搭载边缘计算模块,通过神经网络实现识别,同步完成运动预测与“弹道”解算,并支持远距离精准打击动态目标。相关技术既提升实战性能,更推动深度学习等前沿视觉算法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应用探索。
东北大学TDT战队工程机器人采用关节式串联机械臂与逆运动学解算技术,结合自定义控制器的直觉化操作,为高强度对抗提供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oboWalker战队基于激光雷达与算法,实现规划导航、避障及多机通信,并进行自主追击、进攻、基地保护等智能决策,在赛场复杂环境下灵活应对“攻防”需求。相关技术引导学生关注前沿AI决策算法,对接自动化工业生产、辅助驾驶、安防巡检等智能产业需求。
据悉,机甲大师赛初期引入空中机器人,以轻量化、高负载为目标,持续提升载重率要求,推动参赛队在轻量化与动力载荷平衡上创新。
2025赛季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RPS战队的空中机器人整机重量仅为12.4千克,可负载5千克官方物资,在7分钟的比赛时间中进行高效输出,紧贴应急救援、智能农业等行业实际需求。
“初心高于胜负、成长胜于输赢。”作为全国高校理工科重点实践平台,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的价值远不止于竞技胜负。
记者了解到,在365天的备赛周期里,参赛队员们经历从“课堂理论”到“产品落地”的完整工程实践。
其中,他们不仅需要像工程师一样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样机调试与迭代优化,还需要像创业者一样协调机械、电控、算法、视觉等多学科团队,解决跨领域技术协同难题,并和产品经理一样平衡性能、成本与可靠性,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最优解。
这种“全流程实战”模式,旨在让学生提前体验真实科研与产业开发的全周期挑战,为其未来投身智能安防、灾害救援、低空经济等领域奠定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