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医保数据经脱敏处理后,将在全封闭的可信空间,供决赛团队进行模拟实操。”在8月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的2025全国智慧医保大赛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介绍,除了医保系统内数据,上海市还将提供部分透明脱敏公共基础数据,研发团队在大赛可信数据空间将获得高质量、高水平、丰富的跨行业融合数据。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医保领域的应用,推动基金监管从“人海战术”向“智能精准”转变。医保智能监管系统的建设,正在助力基金监管的关口前移。例如,“异常住院”“医保药品倒卖”“重点药品监测”等大数据分析模型能够精准锁定违法违规行为;医保、卫健、药监等部门共享定点医药机构违规人员的“驾照式记分”,形成了监管合力……
医保信息数据涵盖了全国13.3亿参保人、5000万家用人单位、114万家医院药店、1.79万家药耗企业、37.6万个药品耗材的医保相关信息,支撑着全国每年约3万亿元、100亿人次医保费用的收入、支出和实时结算。
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表示,这些数据是全国质量最好、覆盖面最广、标准最统一的行业数据之一,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同构。
那么,医保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智能精准“护航”医保基金的同时,还能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等领域发挥哪些作用?
黄华波表示,为了充分挖掘医保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25全国智慧医保大赛采用“不设赛道、只分领域”的开放模式,面向医疗健康、创新药物研发、金融保险、政务服务、学术研究等十多个领域设置比赛内容。
在大赛中,参赛者获得的是患者真实就医、结算、基金运行、药品耗材使用等真实数据,而不是虚拟的理想化场景,参赛方案必须考虑区域协同、政策适配、资源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等现实挑战,这为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打下基础。
“这是首次跨区域汇集医保数据,也是首次尝试医保数据与医保以外的数据跨行业融合。”黄华波说,这将有助于医保与其他行业之间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吸引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发中心等共同参与,推动医保数据赋能千行百业。
打破数据孤岛的探索使得融合分析成为可能,大赛平台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更全面的“演练场”。
“参赛项目如果希望在上海实现落地转化,将获得安全合规的本地医保数据验证环境和算力资源。”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表示,团队可以在上海开展算法优化、模型调试和本地适配等技术转化工作,还将获得与在沪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和投融资机构对接的机会,加快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应用的步伐。
夏科家介绍,上海已“跨界”抽调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数据局、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等单位的专业力量,组成了涵盖医保、医疗、创新医药、信息技术和数据安全技术等领域专业人员的筹备队伍,充分利用浦东新区现有的可信数据空间,为医保数据创新项目孵化、转化按下“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