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神经科学认知:免疫系统在虚拟现实中进入“防御状态”

2025-08-05 01:35: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最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研究认为,大脑能检测到潜在感染源是否进入周围环境,调整为“防御状态”并提前准备身体的免疫防御。这一过程甚至可能在物理接触发生之前、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就已经开始。这些发现表明,大脑和身体能主动协作以应对感染。

来自捕食者的威胁会触发“战”或“逃”反应,但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往往是悄无声息地带来另一种不同的风险。与病原体接触会引发身体的免疫响应,包括快速的先天免疫细胞反应和较慢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然而,科学家还不清楚在感染发生之前,大脑和免疫系统是如何协作。

瑞士肿瘤血液学转化研究中心、拉维尼研究所与洛桑大学研究团队,此次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设计了一个实验:让248名健康年轻人面对虚拟的人类面孔,其中一些有可见的感染迹象,如皮疹或咳嗽,另一些则表现为中性或恐惧的表情。当看似患病的虚拟形象进入参与者近体空间(即身体周围的近距离空间)时,参与者对触摸的反应更强烈,这表明大脑近体空间系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用脑电图(E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测脑活动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感染性形象接近时,参与整合感官信息和空间觉知的脑区活动发生改变,这种反应在面对中性或恐惧的面孔时未出现。从参与者血液中采集的样本显示,接触虚拟感染形象与先天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活性相关指标升高有关,相比对照组,这更接近对真实感染如流感疫苗等的反应。

研究人员认为,大脑面对潜在的感染时,可以协调早期生理反应,提前准备好免疫系统。

责任编辑:常丽君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