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哺乳有讲究,新手妈妈请注意——避免母乳喂养四大误区

2025-08-05 12:45:06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王晶  

         今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然而,对于母乳喂养人们依然存在不少误解。为此,科技日报记者特邀多位专家,对一些常见的误区进行澄清。

  误区1:初乳“脏”,应该丢弃?

  初乳是母亲产后最初几天分泌的乳汁。“有许多妈妈们认为初乳黄黄的,比较黏稠,不干净,需要丢弃,实际上这是一大误区。”北京大学第一院妇产生殖医学中心产科护士长林秀峰说。

  林秀峰介绍,初乳其实是“液体黄金”,更适合消化吸收,是一定不能丢弃的。其呈现淡黄色是因为其中富含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儿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李森表示,初乳是妈妈送给宝宝的“第一道天然疫苗”,其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宝宝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等发育,还有轻微的通便作用,可以促进胎便排出。此外初乳中还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因子,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

  由于初乳相对而言量比较少,有的妈妈可能会出现产后几天挤不出乳汁的情况。李森建议让宝宝多吸吮乳头,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刺激乳腺分泌乳汁。

  误区2:六个月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

  不少人认为,六个月后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是因为母乳没营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当宝宝六个月大时,其营养需求有所增加,所以此时要逐步引入辅食。但是,添加辅食并不意味着母乳没有营养。

  林秀峰告诉记者,母乳中含有多种对宝宝生长发育十分珍贵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生长因子、免疫物质等。“从宝宝出生到一岁甚至更长的时间,母乳始终保持着对婴儿不同发育阶段健康的全面支持。”李森表示,六个月后的母乳仍然能够提供大部分婴儿所需营养,特别是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对于增强婴儿免疫力、预防感染等十分重要。

  林秀峰建议,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如果妈妈身体条件允许,可以保持母乳喂养至两岁甚至更长时间。

  误区3: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

  有不少人认为,哺乳期一旦妈妈生病,吃药后乳汁里会有药物残留,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哺乳期妈妈生病了不能吃药。

  “这是不对的。生病了硬扛是不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国莉认为,如果妈妈生病不吃药,会加剧病情,反而更不利于宝宝健康。

  绝大多数药物还是相对安全的,但哺乳期妈妈不能盲目服用。林秀峰说,哺乳期妈妈在用药之前可以先查阅哺乳期药物安全评价体系,其中药物哺乳风险等级分为L1—L5。L1—L2的药物,基本不影响母乳喂养,可以安全服用。而L3—L5类药物需要谨慎,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并且现在各大三甲医院都有线上问诊,可找专业的药师进行咨询。“如果病情较重,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并告诉主治医生目前处于哺乳期,同时询问服药期间是否需要暂停母乳喂养。”林秀峰说。

  误区4:母乳冷冻会损失大量营养?

  网上有种说法,认为母乳冷冻会损失营养。“实际上,如果母乳冷冻得当,其中的关键成分如脂肪、蛋白质、乳糖等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过多流失。”李森解释道。

  “在六个月之后,妈妈的成熟乳特别多的时候,都是需要存储的,而存储的方法十分关键。因为冷冻母乳的营养流失程度会受到冷冻和解冻方法的影响。快速冷冻和正确的解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损失。”林秀峰说。

  她表示,首先存储母乳前必须把手洗干净,以防污染储奶袋。其次在密封储奶袋之前,一定要把里面多余的空气排干净,扣紧封条,将吸奶日期、具体时间、存奶量进行记录,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使用母乳,以防变质。

  此外还要注意母乳不能超过储奶袋的最大储奶量,否则在冰冻过程中其体积膨胀,会导致储奶袋破损,进而造成母乳浪费。

  刚刚吸出的母乳一部分会放在冷藏室,一般保存时间在三天之内;另一部分会放在冷冻室,可以存储3—6个月。

  “有的父母为了图快,会选择微波炉加热或是热水解冻母乳。这种高温解冻方式,容易造成母乳营养物质流失。”林秀峰说。

  正确的做法是把母乳从冷冻室拿出,放到冷藏室,让它在冷藏室慢慢解冻。时间上来不及的话,想要快速解冻可以将密封储奶袋放入温水中浸泡。解冻过的母乳需要当餐食用,不能再冷藏或冷冻。

责任编辑:荆晓青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