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高新区:“含新量”“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5-08-05 17:17:3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刘宏章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内蒙古阿拉善高新区,看到企业生产车间忙碌有序:一条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忙着赶订单、抓生产、保供应。在阿拉善高新区,无论是开足马力的生产线,还是塔吊林立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都让人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今年一季度,阿拉善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占阿拉善盟总量的41.6%、贡献率达32.5%,拉动阿拉善全盟固定投资7.2个百分点。这系列数据的背后,是阿拉善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含新量”“含绿量”的提高,正不断提升阿拉善高新区的发展“含金量”。

精准服务助企纾困

今年初,阿拉善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工作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乌兰布和工业园区变电站缺乏足够的间隔,无法为新的线路或设备提供必要的控制和保护。这导致2025年盟级重点项目——内蒙古众联鹏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万吨/年氨法电解锌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高新区立即对接行业主管部门,为企业制定出35千伏电力接入方案。不久后,这一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阿拉善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干部积极作为,主动靠前服务,深入企业开展走访活动,实地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难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优质服务,为企业解难纾困,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内蒙古众联鹏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永霞说。

多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始终将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为了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阿拉善高新区开展了“企业大走访”活动,由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带队,组织各部门深入企业,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自年初以来,阿拉善高新区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帮助14家企业获得各类贷款共计1.4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阿拉善高新区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斯铭说:“我们将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金融服务、园区产业服务三大板块全面发力、扩大增量,为园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阿拉善高新区通过一系列务实、精准的企业服务举措,切实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擦亮高新区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办事更便捷、流程更透明、服务更高效,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园区发展,企业是关键;企业发展,创新是源泉。阿拉善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企业在动能转换中提档升级、脱胎换骨。

在位于阿拉善高新区的内蒙古犇星化学有限公司噻虫嗪生产车间,全自动化设备正在高效运行。作为一家从事农药原药及中间体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其自主研发的噻虫嗪制备工艺,通过创新性采用含噻唑、噁二嗪及催化剂的混合体系,精准控制合成反应、优化结晶工艺,实现了产品的高效制备。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这项创新工艺不仅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更贴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内蒙古犇星化学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卢威告诉记者,公司年销售噻虫嗪原药4000多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位居国内第一。去年公司研发经费为3000多万元,今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是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阿拉善高新区的内蒙古三友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有机硅医药中间体及改性特种有机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作为国内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公司通过持续开展合成工艺创新、产品研发和设备升级,成功攻克了特种有机硅新材料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特种有机硅新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并顺利替代进口产品,有效解决了国内特种有机硅新材料供给不足的难题。

“我们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充分利用院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弥补企业内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保障了我们研发的持续性和先进性。”内蒙古三友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才山说。

目前,阿拉善高新区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拥有发明专利123件、实用新型专利998件。科创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治理多管齐下

在阿拉善高新区的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制碱车间无组织废气治理现场,工人正在对运行设备进行巡检。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原有制碱车间因工艺特殊,所有混碱熬碱锅无法完全密闭,导致部分无组织排放的碱性气体向外扩散。为实现绿色发展,企业从5年前开始主动出击,用全新设计的制碱车间密闭脱水釜替代传统设备,从源头破解无组织排放难题。

该公司生产技术总监虞红铭告诉记者,公司主动加大VOC(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投入力度,近5年来,累计投入大气治理资金约2.2亿元。通过引入先进环保技术、搭建智能化监测体系、实施全流程污染管控,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环节的环境风险,更以清洁化的生产模式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是阿拉善高新区绿色发展的缩影。阿拉善高新区在大气治理方面精准施策,多管齐下。针对工业污染源,高新区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行动。同时,高新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检查废气收集与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督促企业对低效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废气达标排放。污水治理工作也在园区内稳步推进。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乌斯太分局副局长邓睿介绍:“我们利用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对污染排放进行24小时监控,实现精准执法。”

尤其今年初以来,阿拉善高新区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综合服务及治理,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压紧压实治水责任,开展精准溯源整治,加强污染源头防控与周边监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经过一系列扎实举措,阿拉善高新区空气质量与水环境质量已取得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优良天数比例有所增加。

责任编辑:杨思晨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