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8月4日-8日,由国际园艺学会(ISHS)主办、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榛子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榛子:森林食品和木本油料”为主题。
中国森林食品年产量约3.3亿吨,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3,是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榛子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是重要的森林食品来源,既可鲜食、烤食,也可榨油或作为食品原料加工成各类食品,是当之无愧的森林食品和木本油料。2023年,榛子被列入新兴“林粮”树种,全国栽培面积接近13万公顷,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发展迅速。
科技日报记者从大会上获悉,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榛子团队致力于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与品种创新、品种评价和区域化栽培、林下套种作物评价、组培育苗技术、坚果贮藏加工与营养评价等领域研究。该团队收集保存国内外榛属植物种质资源、构建高亲和育种群体共计5000余株,针对烤制、仁用、油用、鲜食等育种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获得首批平欧杂种榛国审良种;2024年在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榛子种子,开启了榛子的航天育种;制定多项榛子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榛坚果及果仁》将以中英文版形式发布;专利技术“平欧杂种榛授粉树配置栽培方法”入选重点推介转化成果100项;聚焦榛子采后关键核心问题,与主产区龙头企业共建产地初加工关键技术示范基地;针对鲜榛子采后贮藏和运输问题,研发出3项鲜榛子贮藏保鲜专利技术;与中榛(北京)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国内首次将榛子组培繁育技术产业化落地,填补了我国榛子组培育苗的技术空白,可实现品种苗木批量化周年生产。
大会同步举办了榛子坚果产业展活动,对国产榛子和榛子相关产品进行推介。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供图)